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王美春

说到棋,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丢卒保车”、“棋逢敌手”、“落棋有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成语。作为趣味之科学、智慧之化身,弈棋成为老少咸宜的娱乐活动。有人下数年苦功研究棋局,感叹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决胜负于须臾之际,转死生于呼吸之间;尤为细心研究,庶得变化神明之道。”确确实实,琴棋书画,并誉四雅,而棋最神。正因此,文人骚客,撷棋入诗,让它在诗苑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象弈》,是我国第一篇专门吟咏弈棋的完整诗作;“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屹然两国立,浪以大河界……”据干宝《搜神记》中载述,古时在巴邱有一座大橘园,园中有棵古老的橘树,有人剖开树,竟见有两个白胡子老头正在里面下棋。此处“橘”同“谲”谐音,含诡谲多谋意。该诗描述了棋盘、棋子、布局以及战略战术。清代袁枚是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他生活在封建盛世,在咏诗、下棋上都有一手。他曾专门写过一首咏棋诗《春日偶吟》:“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举时。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诗人未从正面直接咏棋,而是通过观棋者的观察,再现了一个棋迷的形象表露的独特心理,可以说是入微入里、惟妙惟肖。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棋》巧妙恰当地运用典故,描写公事闲暇,群僚下棋的情景,表现了棋中的大干世界,容量十分丰蕴:“长日无公事,闲围李远棋。傍观真一笑,互胜不移时。幸未逢重霸,何妨着献之。晴天散飞雹,惊动隔墙儿。”唐宣宗时,丞相令狐绹拟任李远为会州刺史。宣宗说:“吾闻远诗云‘长日惟消一局棋’,安能理人?”诗用此典,言群僚们整日下棋。五代时,蜀简州刺史安重霸贪棋无厌。州中富人邓某能棋,重霸召对棋,只令立侍,每落一子,使其退立于西北窗下,终日不下十数子,使邓困饥难忍。次日又召。有人献计于邓:“此侯好赂,本不为棋,何不献赂而求自退?”乃献中金干铤获免。另,王羲之第七子献之少年聪颖。一次,他在旁观看羲之门生玩得樗蒲游戏,说了一句“南风不竞”,意即“此战不利”。上面,作者连用两个典故,说明下棋时气氛非常活跃,连小孩子也敢在那里指手画脚。这首诗写下棋,再现了取胜的迅速,也再现了旁观者的欢笑,情调十分轻松,令人大开眼界。

下棋虽是一种娱乐,但真的上了阵,那剑拔弩张之势,也真够惊心动魄的。唐代杜荀鹤《观棋》诗云:“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算人常欲杀,顾己自贪生。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这首诗,描写下棋者的心理和动作,让读者看到棋场上短兵相接、针锋不让的激烈,看到趁火打劫、无仁无义的狡诈。明朝吴宽的《观弈》这样写道:“袖手自甘终日饱,苦心谁惜两雄争。豪鹰欲击形还匿,怒蚁初交阵已成。”下棋者煞费苦心,算计对方。他们摆出豪鹰之阵,欲进攻,偏又先声东击西;他们摆出怒蚁之阵,初无端倪,忽然势成,真如迅雷不及掩耳……也许是棋场上的紧张可以使人一展韬略,所以人们对下棋乐此不疲,而一旦被剥夺了下棋权利,便百无聊赖,甚至痛哭流涕。有一次,明代教育家、哲学家王守仁因贪下棋,忘了回家吃饭,母亲一气,夺了他的象棋,扔到河里。他看到象棋随水漂流,摇首顿足,哭之以诗:“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此诗开篇以“乐”与“苦”对举,点出象棋被丢的怅惘,然后写各兵种被流水卷走,似有干军万马之状,最后奇军突起,以雄浑悲壮的余音结束全篇。整首诗构思巧妙,纵横得体。

也有不少诗,不以吟棋为目的,作者撷棋入诗,或渲染气氛,或抒怀言志,或寄讽托喻。唐代诗圣杜甫在其《江村》中写道:“老妻画纸为棋局,雏子敲针作钓钩。”作者言“画纸为棋局”,与下文“雏子作钩”相呼应,创造了宁静、温暖的氛围。宋代赵师秀《约客》诗曰;“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作者以“闲敲棋子”之举,烘托待客而客久不至的烦躁心理,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而杜甫的另一些诗作咏棋,则表明了对朝政的批评和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无情的讥讽:“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累朝富贵三更梦,历代君王一局棋”,“湖山烟雨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也有不少咏棋诗借吟棋来阐发哲理。据史书记载,一天,唐玄宗正与宰相张说对弈,李泌入见。唐玄宗想试试这位素有神童之称者的才智,便以“棋”为题,令张说和李泌各作诗一首。张说文思敏捷,略加思索,随口吟出这样四句:“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李泌不甘示弱,接口吟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呈才,静如遂意。”两首诗都借棋来设喻,将深邃的哲理蕴含于棋子中,耐人寻味。元明之际,一位棋道人写了一首咏棋诗;“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晋时王质上山伐木,看到几个童子一边下棋,一边放歌,便在边上观棋。等看了一会儿下山,砍柴的斧柄早已腐朽,昔时的村人也早已作古。诗人用这个典故,喻自己棋艺高超,似是在“仙山”上修炼过的,出洞后打通天下无敌手。虽然如此,他仍抱着“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的处世哲学,给人警策,促人深思。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