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王美春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不仅诗人辈出,而且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世间有许多事物出现在唐诗之中,人类的朋友——狗便是其中之一。

在《全唐诗》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不少咏狗的诗行。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检索,其中诗行内含“犬”字的有418项与查询匹配,含“狗”字的则有79项与查询匹配。这些咏狗的诗行,内容丰富,角度不一,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诗行咏狗,以狗本身为主要描写对象。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之首句,写狗叫,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白居易的“鸢饱凌风飞,犬暖向日眠”(《犬鸢》)之次句,描绘狗在温暖的阳光下睡眠的情态,逗人喜爱。刘禹锡的“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插田歌》),描写黄狗来回跑、“赤鸡鸣且啄”的情景,富有乡土气息。

另一类诗行咏狗,则是咏狗之意不在狗,而在于以此作衬托。这类诗行占了绝大多数。钱起的“寒花催酒熟,山犬喜人归”(《送元评事归山居》)之次句,描写山里人所养之狗与主人亲密无间的感情,著一“喜”字,便使境界全出。贾岛的“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送道者》),写出行者,无人同行,唯有狗相伴,由此可见,狗与人亲密无间的感情。杜甫的“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草堂》)与费冠卿的“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咏狗,诗意与钱起、贾岛的诗行相仿。李白的“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送袁明府任长沙》),以咏狗来衬托诗人送别友人的离别之情,情真意切。姚合的“可怜白犬子,闲吠远行人”(《哭砚山孙道士》),以狗之“闲吠”来衬托诗人失去友人的悲痛之情,“倍增其悲”。于濆的“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山村叟》),以“贵门犬”之境遇反衬“山村叟”之境遇,对比强烈。刘长卿的“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湘中纪行十首》之《洞山阳》)之首句,以“犬”形容“白云”,言白云将像狗一样离开,颇有诗趣。宋之问的“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过函谷关》),用鸡鸣狗盗典故,耐人寻味。秦韬玉的“斗鸡走狗家世事,抱来皆佩黄金鱼”(《贵公子行》),以“斗鸡走狗”讥刺富家子弟,入木三分。

在《全唐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咏狗的诗篇。笔者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专业版检索,其中诗题中含“犬”字的有4项与查询匹配,含“狗”字的则有2项与查询匹配,虽说这一数字要大大少于含“犬”、“狗”字的诗行,但这些诗篇也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首诗。一首是苏拯的《猎犬行》:“猎犬未成行,狐兔无奈何。猎犬今盈群,狐兔依旧多。自尔初跳跃,人言多拏躩。常指天外狼,立可口中嚼。骨长毛衣重,烧残烟草薄。狡兔何曾擒,时把家鸡捉。食尽者饭翻,增养者恶壮。可嗟猎犬壮复壮,不堪兔绝良弓丧。”这是一首古体杂言诗,咏猎犬别具一格。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