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田惠珠
在《红楼梦》中,意象叙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者在表现一个艺术形象时,常常会安排一些对其身份、性格、命运起映带、点缀、隐喻作用的诗化意象。它们像是艺术人物身上投射出来的影子,有规律地与人物形象的“本体”构成某种程度上的“对应”关系。作者用这种含蓄的意象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透视人物命运的遭际,向读者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关于《红楼梦》中的意象叙事,诸多学者曾作过不少探讨,如“花”、“石”、“水”、“人参”、“东风”、“门”、“镜子”意象等。关于“风筝”,蔡义江先生在其专著《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对有关风筝的诗词进行了评析。张庆善先生在《探春远嫁蠡测》一文中,从风筝的几次反复出现,探讨了探春这一人物的命运悲剧。王人恩先生在其专著《红楼梦新探》中,写有“放风筝”一小节。他谈到了风筝的起源和清代放风筝的习俗,指出了曹雪芹通过放风筝暗示出贾探春的命运。张玉璋的《宝钗放“一连七个大雁”风筝的寓意简析》一文,从宝钗为何放的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这一点出发,写了宝钗放“一连七个大雁”风筝的三层寓意。王政在《论〈红楼梦〉中“形象本体”与对应意象的关系》一文中,也提到了“风筝”意象。本文试以“风筝”意象为中心,考察风筝的产生、发展与作用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论析《红楼梦》中的风筝画面及其象征意义。

风筝,古时南方叫鹞,北方称鸢,有“南鹞北鸢”之说。此外,还有木鸢、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等多种称谓。《说文解字》上对鹞的解释为:“鹞,鸷鸟也。”《辞源》上说:“鸢,鸷鸟名。俗称鹞鹰,老鹰。”可见,鹞和鸢在古代都指一种猛禽,意思相同,只不过有南北方称呼的差别而已。《太平广记》中的《贾泳》篇有:“泳戎装一揖曰:‘主公尚书邀放鹞子,勿怪。’”《吴夫人》篇有:“虽棘刺木猴,云梯飞鸢,无过此丽也。”这里的鹞子和飞鸢都是指风筝。相传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