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新林
【内容提要】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艺术符号的奇妙组合,既是佛道两种宗教精神矛盾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探索自我解脱与超越之路的文化智慧与悖论的哲理映像。本文以一僧一道具体指点红尘迷津为起点,追本溯源,逐层揭开了一僧一道所蕴含的多重原型与象征意义,使读者在获取文化智慧之启示的同时,进一步走向对文化悖论的思索,并由此而领会一僧一道艺术符号的形而上意味。
《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以其时隐时现、外丑内慧的非凡魔力,既为小说本身增添了不少神奇的光彩,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费解的困惑。正是一僧一道最先来到原始神界大荒山,将灵性已通、凡心已炽的石头携入红尘,变形为通灵宝玉,经十九个春秋的红尘历劫之后,最后又将其携回神界本源。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刚好是一个循环圆圈。可以说整部《红楼梦》即是以此为故事框架而逐步展开的,则一僧一道之于《红楼梦》结构模式的重要性至为明了。隐含于其中的深层内涵,实际上从一个侧面映照出红楼世界的整体意义。
一
从符号表层来看,一僧一道所侧重的是宗教意义,是佛、道僧侣――和尚、道士的简称,是和尚、道士神化的产物。他们在上禀承了太虚幻境仙主警幻仙子之命,在下俯视红尘俗世的芸芸众生,不仅具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而且具有幻形变化、未卜先知、超世度人之能。实际上即是体现神界意志点化红尘迷者、拯救人生苦难的神界使者。通观整部《红楼梦》,一僧一道依次亲自现身点化红尘迷者的主要有:
1.对贾宝玉的亲自点化。首见于第一回一僧一道的大荒山之行,因石头凡心已炽要求下凡红尘,一僧一道径直警诫道:“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又说“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这是一僧一道代表神界意志对石头命运的一个总预言,也是对石头日后下凡红尘回归神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