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听风堂主
吾、余、予,俺、咱,都是“我”,第一人称指示代词。但我们中国人聪明啊,指代自己时,还有很多称法。

民国广益书局编辑的《古今笔记精华》卷二《事原》中,一口气就考证、罗列了四种“自称”法的源头。谓自称“下官”始于晋,说《晋书》载,成帝时,庾亮写信给郄鉴,道“公与下官”如何如何。谓自称“卑职”自宋已然,说元朝程棨《三柳轩杂识》载,宋淳熙年间,朝上君臣开玩笑,皇上戏言大臣高昙“不为高谈”,另一大臣以此为上联,对了下联“卑牧且为卑职”,原来当时“武臣见知州要自称卑职”。谓自称“小生”始于唐,说唐朝书法家李阳冰自己评价自己的篆书:“斯翁(即李斯)之后,直至小生”。谓自称“晚生”始于宋,说明代智旭《见闻录》载,吴黯状元及第后,回乡拜访范仲淹称:“某晚生偶到科第,愿受教。”

称呼自个不说“吾、余、予”,不说“俺、咱”,不说“我”,却说“下官”、“卑职”、“小生”、“晚生”,有一层谦恭的意味在里面,于说话、交往的对方,是一种尊重。不过,还有一些“谦称”,其所含的意义,就不仅仅是谦恭了。如“臣”、“微臣”、“奴才”、“小人”、“臣妾”、“奴婢”、“贱妾”、“草民”、“小民”……这些自称,就包含了等级与人身依附之关系。

还有一些高高在上的,代替“我”的自称。 “朕”、“寡人”、“孤”,这些是随便自称不得的,不然,脖子上面用来吃饭的家伙,就会成了人家晚上小解的夜壶。还有“本王”、“本官”、“本府”、“本钦差”、“本老爷”、“本大人”,这些用来自称,身份也必须是“王”,是“官”,是“府”,是“钦差”,是“老爷”,是“大人”。胡乱自称了,即使脑袋不掉,屁股大约也得开花。

“我”,这个简简单单,明明是指自身的字,其实是不能随便自称的。要想随心所欲,开口就称“我”,得有条件。

《梦溪笔谈》卷十八第一则笔记中,讲了宋朝时的一个人中异数。这人姓许,是个求道算命(说不定还炼丹)的“方士”,其“对人未尝称名,无贵贱皆称‘我’”,以至时人给他取了个浑名,叫“许我”。这人“言谈颇有可采”,“傲诞,视公卿蔑如也”,在当时名气肯定是很大的,以至当时的丞相贾魏公也想见他,“使人邀召数四”。许我接连拒绝了丞相数次,后丞相“又使门人苦邀致之”,许终于上门来了,他骑着驴直接就朝丞相府上闯,守门的当然不干。许张口说话便是“我”字当头:“我无所求于丞相,丞相召我来。若如此,但须我去耳。”果“不下驴而去”。守门的追不回来,只好去告诉丞相。丞相又“使人谢而召之,终不至”。丞相感叹道:“许市井人耳,惟其无求于人,尚不可以势屈,况其以道义自任者乎!”这话说得很清楚了,要想随心所欲说“我”,其基本要求是“无求于人”,如能“以道义自任”,那就更是无话可说了。

“无求于人”,谈何容易。在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要活下去,如何能够做到“无求于人”?立锥之地总得有一片吧?那地却是人家的地。而且一生下来,由不得选择,就是人家的“臣”,“王”早在被顶在了头上。那“许我”“无求于人”,难道他敢说他无求于皇上吗?所以,“许我”能在丞相面前说“我”,在皇帝面前确定是不敢说“我”的——除非他不要命。

至于“以道义自任”,不知那“许我”自任的是何“道义”:皇家认同的抑或是反对的?皇家认同的,那“道义”要“许我”“自任”不“自任”哪里又打什么紧呢?(古往今来,就是那些谋叛的“逆贼”,举的旗帜上面写的,何尚又不是所叛皇家之“道义”?)反正他与那被他视为蔑如的公卿,都是一丘之貉,口里虽然在说“我”,心里其实还是没有“我”。

如果是皇家反对的,那“道义”要“自任”,那可就真了不起了,不仅口里说的是“我”,心里真的还有一个“我”了。但“许我”自任的“道义”,肯定是皇家的“道义”,否则,不敢随便说“我”的丞相贾魏公,绝对不敢一遍一遍邀其上门。皇家反对的“道义”,是不好“自任”的,同样——除非他不要命。

真正要在口里、心里说“我”,原来是性命攸关的啊。

自皇帝被撵出紫禁城后,人们真幸福,可以随时随地说“我”了。只是,嘴里说“我”容易,心里有“我”却难啦。那个叫郭沫若的先生,原本是嘴里说“我”,心里也有“我”的,后来心里的“我”化成了一百朵花儿。还有那个笔名鲁迅的先生,幸喜去世得早,不然的话,心里的“我”如果不化成向阳花儿,结局当会像某个预言,进监狱对管教说“我”去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