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付星星

姚际恒(1647年-1715年),字立方,号首源,祖籍安徽新安,长期居住在浙江仁和。“少折节读书,泛滥百家。既而尽弃词章之学,专事于经。年五十曰:‘向平婚嫁毕而游五岳,予婚嫁毕而注九经。’遂屏绝人事,阅十四年而书成,名日《九经通论》(《杭州府志》,见闵尔昌《清碑传集补》卷三十九。)《诗经通论》即是其中之一。在《诗经通论》中姚际恒以文学的眼光寻绎文义,涵泳篇章;以大胆的疑古态度辨别前说,自由立论;其书体例也不乏创新之处。在清代《诗经》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新见卓识给后世论《诗》者以诸多启示,对崔述、方玉润等学者影响尤大。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论述其价值与不足:
一、以文学的眼光涵泳《诗》篇:
汉代儒家定于一尊,《诗经》作为儒家六经之一,被奉为经典。自《诗序》以来,历代论《诗》者大都囿于此种预设,过份关注其中所谓的“微言大义”与“美刺教化”,强调《诗经》的道德价值和教化作用,对《诗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愉悦功能论述较少。姚际恒极力反对这种偏颇的解读方式,提出了自己迥异于前人的解《诗》方法,即在《诗经通论·自序》中提出的“惟是涵泳篇章,寻绎文义,辨别前说,以从其是而黜其非”;对于“其不可详者,宁为未定之辞,务为阙遗之训,俾原诗之真面目悉存”。在此种新解诗方法中,姚氏尤其主张立足诗篇以文学的眼光分析诗章、解析词句、详述诗境,将蕴涵于《诗经》中的文学价值发掘出来,给人以美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