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语堂
我想凡人好瑰异立说,望文生义,歪缠曲解,穿凿附会,一时可以耸动视听,结果必纠纷愈甚,扑个落空,此《红楼梦》之所以闹得满城风雨,天翻地覆也。我想在此,略为指出:大家不可标新立异,假此假彼,来挑剔这“十载披阅,增删五次”及“漶漫不可收拾”矛盾重重的书,名为考证。要是下死劲望文生义,推其所必有,敲其所必无,将来纠缠必愈甚。因为雪芹未定稿,与前必有不符,庚辰本出后,雪芹还在三年中拼命“易稿”,要挑剔是容易的。结果必如俞平伯的招供:“我尝谓这书(《红楼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究越觉糊涂。”(这是平伯一九五○年十二月在《<红楼梦研究>自序》的话)终于在《影印<脂砚斋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