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季学原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极品, 其思想和艺术之幽渺博大,都是难以穷尽的。其女性观之超前性, 是其达于这一高峰的重要原因。它从封锁了两千年的封建主义的文学牢笼中断然越狱, 第一次对女性的所有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翻案, 从而试图由此对人史进行一次大颠覆, 显示了重写中国人史的历史大趋势。
本文不及其余, 仅以《五美吟》说开去。深入研究《五美吟》, 下列几个问题是必须先弄清楚的:
(一). 这五首诗吟咏的是五个历史人物吗? 答曰: 不是。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所吟五女, 都不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 也不是民间传说人物或某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而是历史人物、传说人物和文学人物的复合虚构体。“真作假时假亦真, 无为有处有还无。”是的, 林黛玉说, 她曾在“古史”中看到这些女子的“终身遭际”。但是,林黛玉是谁? 历史上“实有其人”吗? 她本身就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文学人物, 她笔下的这五个女子, 实在和《琵琶记》里的蔡伯喈、《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苏小妹三难新郎》里的秦少游等文学人物一样, 只是借用某个历史人物的姓名或某一事迹的框架作素材。她们的史迹、传说或文学描述, 则完全由林黛玉取其所需, 使之各尽其能。比如西施, 是历史人物还是传说人物?就说传说中的西施吧,其结局就有喜剧(吴亡后西施重归范蠡, 飘然而去) 和悲剧(沉于江中) 两类, 是对立的。红拂亦复如此, 如果认定林黛玉依据的仅仅是唐传奇《虬髯客传》, 那么, 一些关键之处便难以自圆了, 红拂在这组诗的整体构思中也就无法取得她应有的地位了。
总之, 林黛玉所吟的五美, 均“事出于沉思, 义归于翰藻”。明乎此, 我们便可以避免许多局限和干扰, 完全将其置于大观园的少女诗人笔下加以研究。
但是, 艺术虚构并不妨害这组诗的史论意义。因为诗中所吟五女毕竟是史书中有所记述的, 林黛玉也是以史家的眼光、历史的向度构思这组诗的, 她以历史的顺序为顺序, 以先秦(西施) 到楚汉(虞姬) 到西汉(昭君) 到西晋(绿珠) 到隋唐(红拂) , 从封建社会形成期到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期的几个主要王朝都写到了。由西施发端, 到红拂进入高峰, 完整地展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下文将予论述)。
( 二). 林黛玉说: 在古代, 她所吟的这类女子“甚多”, 她仅从中“择出数人”来描写, 才做好五首, 不想被宝玉看见, 不容分说, 题之为《五美吟》。这就是说,《五美吟》和《红楼梦》一样, 也是未完成之作, 已吟的只是隋唐以前的五个女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