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真假有无与“借事明义”——兼论索隐派

作者:王宪明
《红楼梦》开卷之“作者自云”明确告诉读者, 他已将“真事隐去”, 故有“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假语村言) 之名。全书将真假有无, 始终对勘。太虚幻境“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 最为人乐道。
很多人把“真”“有”理解为故事原型、历史事实, 并大搞其索隐。这种做法虽未可全非, 但显然有舍本逐末之嫌。我们认为, 要真正理解真假有无的关系, 首先应当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借事明义的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方式, 作俑于《春秋》。
今天, 我们把《春秋》当作鲁国的编年史、甚至当作山东最早的方志看待。但当年孔子修此书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