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藤漱平(日)
本文有关《红楼梦)题名问题,主要是检讨《金陵十二钗》完稿前,即《脂砚斋评石头记》成定本以前的各种情况。“甲戌”残本第一回起首,脂砚斋所谓的“楔子”对于成书的“缘起”有这样的叙述:
……后来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因有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遍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将这《石头记》再检讨一遍……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王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据“甲戌”残本)
据“缘起”所记,这部作品共有五个题名,最初名叫《石头记》,后因空空道人改名“情僧”,所以把它改作《情僧录》。不久,吴玉峰将之命名为《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又给予《凤月宝鉴》的名字。后来曹雪芹更命名为《金陵十二钗》。不久,甲戌年,脂砚斋抄阅再评,复其旧名曰《石头记》。
这个作品有这么多异名,真够得上“多立异名,摇曳见态”了。或许也有不拘一格的意思。无论如何,这些不同名称的存在,在创作上必须经过漫长岁月才能成立。现在就先从这个问题着手探讨。
“甲戌”残本卷首,有诸本未曾见过的“凡例”(一名《红楼梦旨义》),第一则系与各回总评常涉及该回回目的说明一样,乃依据“缘起”之记载来作这部作品的异名解题。大概出诸脂砚手笔,其中有云:
是书题名极口口口口口(多题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口口(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晴(睛)矣。如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有“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