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旭
王维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期就有才名,以天宝初年为界,王维的思想、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热衷政治、奋发有为的人,有比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的主要生活是啸傲山林和吃斋俸佛。天宝以后安史之乱前,他的生活热情还没有完全消失,对大自然还是有浓厚的兴趣,还能写出许多优美的诗来。安史之乱后的五年,他心灰意冷,再也写不出什么好诗来了。王维既缺乏李白的叛逆精神,也缺乏杜甫的忧民的品格,又缺乏陶渊明那种崇高的生活理想,最后为了远祸全身,选择了隐逸的道路。他有田园,有俸禄,过着悠哉的享乐生活。
他的诗歌刨作也随着思想的变化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政治诗边塞诗,后期多作山水田园诗。通常看来,人们总是把王维看成田园山水诗人,实际上从上述讲到作品来看,王维的成就决不仅限于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有三十多首,而被称作边塞诗人的王昌龄还不过有二十几首边塞诗,应说王维是盛唐时期全面诗歌刨作的典型。
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类,政治感遇诗。王维早年写了一些政治诗,在诗中他抨击权贵,不满现实,揭露了在繁荣的外衣掩盖下日趋腐化的政治,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如《寓言》其一,讽刺贵族子弟的轩贵,不过是出身显贵,没有什么功德可言。并且抨击了他们“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的声色犬马的腐朽享乐生活。《偶然作》其五,则将“斗鸡者”,“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的骄奢生活,与儒生“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的情况加以对比,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绪,和李白的诗有相同之处。李白在《古风》诗中揭露“斗鸡小儿”、“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