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周小平

一、 引  言
《红楼梦》这中国古典名著,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牵动着人们的心,广泛地被各个时代的人们所评阅。特别现代学者热衷于“红学”,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光辉名著的方方面面,从作家到作品,从政治经济到宗教、文化、伦理道德,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评论,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许多共识。对贾政这个人物的评价也似乎定性:他是封建主义的卫道士,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道貌岸然,凶狠,威严,虚伪,是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派人物。不知怎的,每当看到这样的评说,总让人觉得别扭,就是说既有相似的对贾政的审美评判,又有与此不同的审美评判。这是用词的差别,还是评判的标准的差别,或是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所造成的?总之,我觉得贾政这个封建官僚并不另人可恨可恶,说他是封建主义的卫道士不假,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也不假,说他是封建统治者的正派人物是真,但这些都无法让人们认为贾政是道貌岸然,凶狠,虚伪,可恨的。我倒觉得贾政是一个有情的人,他的情是真的、善的,他品行端正,宽柔待人,为官廉洁,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善人
二、 情与理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写宝玉挨打。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评论说:“代表封建势力的贾政想置宝玉于死地。”a又说“封建家长们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竭力想巩固封建统治,他们凭借自己的权力,不惜对叛逆者采取无情的压制。”b这里的“封建家长们”当然包括贾政,“叛逆者”包括宝玉。这是站在阶级的立场上,对贾政作出了“无情”的审美评判。周先慎先生在他的《明清小说》中也谈到了宝玉挨打的情节,并着中分析了贾政的三次流泪。为便于分析讨论,现摘抄如下:
在生活中,一个被激怒的父亲打儿子,一时手重,事后因心疼而后悔,以至于流泪的情况是常见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