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从林黛玉、葬花吟的魅力到精神自杀

作者:辛若水

一、林黛玉的魅力
自从曹雪芹塑造了林黛玉之后,这一形象已深入人心,她成了中国式悲剧的典型代表。对于她的一切,人们已经剖析得很透彻了。她任情,"我爱故我生",同样的"我爱故我死"。她天性率真,保持了人类的童心。她孤僻、小心眼、持才傲物、言语尖酸刻薄,构成了她的缺陷美。她生活在超现实的灵性世界里,"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幽静的潇湘馆就是这样的。她是现实的失败者,但却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审美意义上的胜利者。她的哀惋、伤悲、忧思、苦痛,她那毫不吝惜的泪水,她的悲剧命运,让我们感觉到那是美的,那种美是凄美,是悲剧美。
林黛玉在中国古典文学人物形象画廊中,或许是最有魅力的贵族女性。她以前的形象,若《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她们同样的感人,她们同样的有魅力。我们称赞崔莺莺是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贵族女性;我们称赞杜丽娘是爱自然、爱青春、敢于撞破禁欲主义的贵族女性;我们甚至会发现在林黛玉身上有她们的影子。然而,她们远没有林黛玉的形象深刻,一则由于她们是喜剧性的人物,大团圆的结局降低了她们的深刻性;二则,林黛玉的形象由她们发展而来,吸收了许多可贵的东西。
或许,在《红楼梦》本身就有一个人物,可与林黛玉争衡。博学多才、工于心计、善于守拙的薛宝钗,无疑是另一个中心。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就有"拥林派"和"拥薛派"之争,有人甚至说曹雪芹亦是"拥林派"。这其实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纷争。我们大可不必理它。不过,我自身是偏重于理想主义的。至于《红楼梦》以后,效颦者居多,也无须说什么魅力了。
那么,林黛玉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呢?是她那与众不同的个性么?是她那理想主义的生活么?是她那沉溺于爱河里的快乐与悲哀么?是她的率真么?是她那还泪的双眸与哀惋缠绵么?是她那孤标傲世的才情么?......是,也不是。我们说是,因为那涉及到了她魅力的某一方面;我们说不是,因为这还未曾抓住她魅力的本质。脂砚斋评林黛玉说:"其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真真绝倒天下之裙钗矣。"林黛玉之所以有魅力,不在于她是林黛玉,不在于她是寄人篱下的林黛玉,不在于她是大观园里的林黛玉,而在于她是灵性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