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个作家的作品,不光要研究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还要研究作者的家庭背景,进而从背景中找出影响作家创作的因素,这种方法既常用又实用。就拿《红楼梦》来说,研究曹雪芹及其家庭情况的形成了“曹学”,研究《红楼梦》及其影响的形成了“红学”,还有由此衍生出的“探佚学"、“秦学"等。太多的探铲对准了这些领域,每一处都掘地刨根。岂止是“迷",简直都着了“魔"。张爱玲更甚,她是“魇"。幸而都仿佛搭着了《红楼梦》的一点脉。说来《红楼梦》真是一块“宝玉",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折射的光都不一样;从不同的点切开,它的纹路都不一样。
解《红楼梦》,从“演"和“源"这两个点切开,可以看到文本中,贾家从贾复到贾兰,家族脉络十分清晰。在《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通过冷子兴和贾雨村的对话,告诉了我们贾家的渊源:遥远的东汉,有贾家的先祖贾复。贾家真正的发迹是从“贾演"和“贾源”开始的。他们可不是两个普通人物。贾家的荣华富贵,都从他们这里“发源";贾家的兴衰际遇,才因此“上演"。向来我只把这两个字当成人名看待,然而细细琢磨,觉得这两个字绝不是曹雪芹信手拈来的两个字,而是经过仔细挑选后所用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字眼。我的理解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从“源"开始“演"起的。
但当然“贾源"是“假源",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真源"。曹雪芹“演"入《红楼梦》里的现实中的“真源"至少应该有四个:
一是“汉的曹参"。曹家的“古代史",也许可以追溯到西汉曹参这个“源"。《红楼梦》文本里因为是“贾家",所以写的是“东汉的贾复",曹雪芹的真正所指应是“西汉的曹参"。已有人考证曹雪芹是汉朝功臣曹参的后代,这就涉及到是与不是的问题。其实是与不是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曹雪芹要借《红楼梦》“演"“曹家的兴衰史"。因为汉朝年代久远,曹雪芹只是提一提罢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