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红楼梦》的研究中,薛宝钗总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无论是抑钗还是扬钗,尽管他们对这一形象各执一端,势同水火,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双方都承认宝钗是封建正统道德的维护者。不过,仅此是不够的,作为皇商的女儿,宝钗具有强烈的经济意识,在经济意识的引导下,一方面造成了她八面玲珑,随机应变的性格,一方面决定了她在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上向封建正统观念的全面倾斜,由此构成宝钗这个形象在个性上的独特性。
一
经济意识,这里主要指的是金钱在人们观念范畴中的一种深层的能动的反映。它作为观念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备之,探春无疑有着比较强烈的经济意识的,何止是探春,史湘云也有,就连世外仙妹林黛玉也不能幸免。然而把她们的经济观念与宝钗的经济观念加以比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大观园这个女儿国中,宝钗是一个对金钱有着深刻阅历的女子。这位从小在钱堆里滚来滚去的急商小姐.对钱来钱往虽不十分上心,然而,耳濡目染,对金钱的认识潜移默化地积淀在她的心中。英莲之事的顺利解决,大开了宝钗的眼界,小说中虽没写宝钗对这件事的态度,然而在高鹗的后四十回中,当薛蟠因金桂死之犯下狱时,宝钗采取的做法也是:“多用些银子”。也就是说,英莲之事触动了宝钗潜藏的经济意识。自此在贾府这个舞台上薛宝钗以商人的眼光打量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商人的手段待人接物,展开她的猎取活动。
同所有大观园的少女相比,宝钗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这便是她能自由支配很多的钱。在大观园生活的日子里,她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用钱来协调周围的关系,用钱来赢得情谊,化解敌意。史湘云不知深浅地要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