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锦鸿
文学创作属形象思维(当然也离不开逻辑思维),《红楼梦》的创作最能体现这一特点了。尽管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也常有连人物的年龄都搞不清楚的时候。
熟悉《红楼梦》的人,谁都知道其中人物年龄是矛盾和混乱的.对这一问题曾经有人作过统计和研究。为什么产生年龄问题?陈庆浩先生认为:“降低书中人物年龄,就改变写作重点,从描画成年人育年人为主的世界,以劝戒妄动男女之情为主的《风月宝鉴》,改易成叙写童年人少年人为主的世界,写青梅竹马的人间乐园的恋爱和成长的悲剧的《石头记》。”[1]并指出人物年龄“相差七岁”.[2]陈先生考证人物年龄的目的是要证明《石头记》成书的三个阶段。我们暂且不谈成书过程,只就某一个版本来研究人物年龄何以矛盾和混乱。假如说作者真的注意了人物年龄的准确性,那在修改时把年龄核对清楚是不成问题的;假如说统一把年龄降一个年龄段,那把人物年龄搞准则更是不成问题的。郭世铭先生指出,人物年龄的矛盾和混乱,这是《红楼梦》作品本身就存在的,“其中未必有个年表”,[3]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其“两项结论和一项猜测”,则可以进一步讨论.结论之一是“主要人物的出场年龄改小了”。这与陈庆浩先生的观点有同有异,同者即“年龄改小了”,异者即郭先生认为年龄改小的目的是要将“时间跨度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