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主要写什么,或者说它的主题是什么?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还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曾对“旧红学”的一些观点作过高度概括:“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又说:对《红楼梦》“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今汰去悠谬不足辩,如谓是刺和坤(《谭瀛室笔记》)藏谶讳(《寄蜗残赘》)明易象(《金玉缘》评语)之类,而著其世所广传者于下:一纳兰成德家事说……。二.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三.康熙朝政治状态说……。”①“新红学”也有种种臆说断论,诸如“自传说”(胡适《红楼梦考证》奋俞平伯《红楼梦的风格》等)、色空观念说(俞平伯《红楼梦简论》)等等;1954年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封建家族兴衰史说、阶级斗争政治斗争说、宝黛爱情说,女性悲剧说,反封建说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不同甚至相互抵牾的观点,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研究者、读者的立场、态度不一,一方面也反映了这部小说内含实在太丰富,可供无数人在其中驰骋自己的想像。
如果我们先不“别求深义”,只就《红楼梦》的文本作一点实事求是的分析,则这部小说所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写出了宝玉、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间深沉的悲剧爱情;二是它写出了一个大家族内部各种人物间的相互扶持,相互争斗的错综纷繁的人事关系,写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写出了这个家庭内一些人物的骄奢淫佚、腐败堕落;三是它写出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变化历程。这三个方面,既是《红楼梦》思想内容的三大层次,又是构成《红楼梦》网状结构的三股主要绳索,有时还互为因果。宝、黛爱情既属于第一层次,又是贯串全书的一条主线,它伴着贾府的升沉,联结着贾府内的多种人事关系,所以又不完全属于第一层次。第二个层次则恰如贾府这张网上的若干网结,它既包容第一层次,又赖其以为联结;它既反映贾府的升沉,又与第三层次互为因果。第三层次则既包容了第一、二层次,又是第一、二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红楼梦》一书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家族中所发生的真实的一切,写出了一个家族中的各种各样“真的人物”,“并无讳饰”。自然,《红楼梦》也写了贾府这个家族与外界社会的关系。尤其写了它与那个封建王朝的关系。表面看,是这个王朝使得它盛,也是这个王朝使得它衰,王妃元春的归省是它的极盛的标志;朝廷的抄查是它败亡的关键。但元春本就是这个家族的成员;查抄也因家族的成员本身出了政治、经济两方面的问题。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