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琦
《红楼梦》为“满纸荒屠言”之作。其荒唐处有二,一是宝玉原型的身世遭遇及他为顺治之位的真正继承人这些史实内容并无确切的史料记载,对局外人来说自然会显得荒唐透顶:二是作者为了将这些犯朝廷忌讳的史实披露出来,不得不采取了违背小说创作常规的谜语手法,这对于那些习惯于用读普通小说的思维定式来读《红楼梦》的人来说自然也会感到荒唐可笑。总之,《红楼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其它任何一本小说所不具备的荒唐性。因此,判定人们对《红楼梦》的解读是否符合作着创作底落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研究是否让人产生荒唐感。当然,这并不是说,凡是让人产生荒唐感的《红楼梦》研究便一定是符合作者的创作本意.而是说,不让人产生荒唐感的研究决不可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相符,荒唐性只是判定《红楼梦》研究是否与作者创作本意相符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作品中人物的命名,是体现作者创意的中要手段.作者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用王梦阮的话来讲,“书中最重命名之义,一僮一婢,姓名皆具精心。”(《红楼梦索隐提要”)宝玉、宝钗、黛玉、熙凤等人的命名是集中体现作者精巧构思之笔,可以说,作者于这些命名中盆含的创作主旨搞清楚了。一部红楼的底蕴也就被把握住了。下面我们就来挖掘一下这些命名中城含的如下史实:宝玉原型为顺治之位的合法继承人·
1我们知道,贾宝玉的前身乃女娲补天所遗之顽石。如果我们把作者的这一构思仅仅理解砚一种浪漫手法,理解成一种创造地老天荒式的悲凉意境的手段,那就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其实,补天顽石在这里只是康熙帝位的象征和指代符号。
先看两段有关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论衡·谈夭》:“儒书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