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清乾嘉年间到民国初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有关钗黛的论述,是那些所谓杂评家、评点派们。邹弢《三借庐笔谈》中有这样一段话:“许伯谦茂才(绍源)论《红楼梦》,尊薛而抑林,谓黛玉尖酸,宝钗端重,直被作者瞒过。夫黛于尖酸,固也,而天真烂漫,相见以天。宝玉岂有第二人知己哉?况黛玉以宝钗之奸,郁未得志,口头吐露,事或有之。盖人当历境未亨,往往形之歌咏。《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圣贤且如此,况儿女乎?宝钗以争一宝玉,致矫揉其性:林以刚,我以柔,林以显,我以暗,所谓大奸不奸,大盗不盗也。”这里许、邹二人代表了当时两种流行的看法。邹弢的评论,当时可谓详备,和他持相同观点者不在少数。如涂赢在《红楼梦赞》之《黛玉赞》中说:“人而不为时所推,其人不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之最,物色有在矣。”这是推崇黛玉。在《宝钗赞》中说:“以凤姐之黠,黛玉之慧,湘云之豪迈,袭人之柔奸,皆在所容,其所蓄未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