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深埋于心理底层的情愫--论李纨评价的一个盲点

作者:杜奋嘉

《红楼梦》中的李纨,在金陵十二钗中排行第十一,是个次要人物。曹雪芹给予她的笔墨也不多,在有限的篇幅里,似乎对她又下了定评:“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涌读而已。”再加上书中人物一再对她进行类似的评价,如贾琏的小厮兴儿说:“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凤姐病了,王夫人委托李纨、探春、宝钗代管家事,下人的反应也很能说明问题:“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各各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就连王熙凤,也称李纨为“佛爷”。“槁木死灰”、“菩萨”、“佛爷”似乎是无庸置疑的定论。历来红学家们也是以此为据,对李纨进行研究评论的。李纨是“节妇”形象。不但是节妇,而且已修炼得“古井无波,杜绝尘垢”,“她秉承着自己父家的家风和适应着贾府的环境,要有意识地做成一个‘标准寡妇’。”
然而,这皆是李纨形象的表层因素,正如脂砚斋所云,作者用“狡猾”之笔,用“画家烟云模糊”之法,读者不要被作者“瞒弊了去,方是巨眼。”李纨这一形象也是如此,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忽略李纨形象的深层意蕴。其实,李纨内心深处骚动着人的正常情感,这情感被封建的家规礼教层层束缚和禁 锢,几乎被窒息,但它还是以顽强的力量,冲破重重阴碍而偶然发露:而这点,一直为评论家所忽视,成为李纨评价的一个盲点。
李纨丧偶时,只有20岁左右,这对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贵族少寻来说,是极其残酷的,她要终身守寡,做封建社会提倡的“节妇。”封建贵族阶级不允许寡妇再嫁。自宋明以后,程朱理学对妇女的束缚日见残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便是戒条,这对一般平民百姓家庭的妇女尚有无形的威胁力,何况是王亲国戚的贾府的寡妇呢!“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这大得很的规矩李纨自然无法超越。她的家是“金陵名宦”,父亲是“国子监祭酒”,是个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官。这个学官崇尚“女子无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