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何其芳

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子还有薛宝钗、王熙凤、秦可卿、李纨、妙玉、巧姐等人。秦可卿的故事结束得最早。按照那册子上的图画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她是死于悬梁自缢。由于《红楼梦》稿本的读者,作者的亲人或友人,劝他删去这一段大胆地揭露封建家庭的丑恶的描写,我们就读不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文字了。和尤二姐姊妹一样,秦可卿也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男性的荒淫行为的牺牲者。李纨在书中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寡妇。作者计划写她在儿子长大并做官以后就死去了,只留下一个“虚名儿”给后人钦敬或者给他人作笑谈。这也可以说是打算写封建社会的所谓节妇的不幸。但这个年轻妇女的长长的守节生活中的痛苦并没有得到大胆的充分的描写。妙玉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也是生于读书仕宦之家,书中把她写得十分矫情。她竟至称林黛玉为“大俗人”。这个有洁癖的女子不仅“青灯古殿”断送了她的青春,而且“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巧姐在八十回中还是一个孩子,要到贾家衰败之后才遭到艰难困苦。但这些结局我们都读不到曹雪芹的描写了。
薛宝钗和王熙凤是书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作者给她们准备的结局也是不好的,所以她们的名字列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的册子上。薛宝钗的结局是结婚以后,贾宝玉仍然不爱她。高鹗的续书在这个情节上是写得大致不差的。王熙凤的结局是“身微运蹇”,“家亡人散”,而且“哭向金陵事更哀”1 。高鹗所写的和原来的计划不大相合。这两个人物的结局虽然也不好,但他们的性格和活动却显然含有另外的意义,主要的已经不是表现妇女的不幸了。
对薛宝钗这个人物,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是不会忘记的。但在生活里面,她的名字却不象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流行,成为共名2 。这或许是这个性格的特点不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突出。因此,对她的看法是曾经有争论,而且现在也仍然可能有争论的。
清代的笔记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许伯谦茂才(绍源)论《红楼梦》,尊薛而抑林,谓黛玉尖酸,宝钗端重,直被作者瞒过。夫黛玉尖酸,固也,而天真烂漫,相见以天。宝玉岂有第二人知己哉?况黛玉以宝钗之奸,郁未得志,口头吐露,事或有之。盖人当历境未亨,往往行之歌咏。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圣贤且如此,况儿女乎?宝钗以争一宝玉,致娇柔其性:林以刚,我以柔,林以显,我以暗,所谓大奸不奸,大盗不盗也。书中讥宝钗处,如丸曰冷香,言非热心人也。水亭扑蝶,欲下之结怨于林也。借衣金钏,欲上之疑忌于林也。此皆其大作用处。况杨国忠三字明明从自己口中说出,此皆作者弄狡狯处,况宝钗在人前,必故意装乔;若幽寂无人,如观金锁一般,则真情毕露矣。己卯春,余与伯谦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两人誓不共谈《红楼》。秋试同舟,伯谦谓余曰:“君何为泥而不化耶?”余曰:“子亦何为窒而不通耶?”一笑而罢。嗣后放谈,终不及此。3
这个故事不但说明了对薛宝钗的看法可以这样不同,争论到几乎要打起架来,而且还提出了一个对薛宝钗的性格的解释,说她“奸”。这种说法是相当流行的。王希廉的《红楼梦问答》中有这样的话:
或问:“宝钗似在所无讥矣,子时有微词何也?”曰:“宝钗深心人也。人贵坦适而已,而故深之,此春秋所不许也。”
或问:“宝钗深心,于何见之?”曰:“在交欢袭人。”
或问:“袭人不可交乎?”曰:“君子与君子为朋,小人与小人为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吾不识宝钗何人也,吾不识宝钗何心也。”
或问:“宝钗与袭人交,岂有意耶?”曰:“古来奸人干进,未有不纳交左右者,以此卜之,宝钗之为宝钗,未可知也。”
大某山民的“总评”也这样说:
薛姨妈寄人篱下,阴行其诈。笑脸沉机,书中第一。尤奸搬入潇湘馆。
宝钗奸阴性生,不让乃母。
凤之辣,人所易见;钗之谲,人所不觉。一露一藏也。
这都是说薛宝钗的特点是奸阴[注4]。从这可以看出,过去的有些读者之反对薛宝钗,是和我们不大相同的。我们是讨厌她那样坚决地拥护封建正统思想,也即是坚决地拥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这些读者却是因为把她看成一个女曹操。根据这种看法,《红楼梦》本书曾两次从林黛玉的口中说薛宝钗并非“心里藏奸”,都不过是“作者弄狡★处”而已。但是,曹雪芹如果把薛宝钗写成个女曹操,为什么不明写她的奸阴,却让我们来猜谜呢?
是有这样一些读者,他们把小说当作谜语来猜。他们认为书上明白写的都没有研究的价值,必须刁钻古怪地去幻想出一些书上没有写的东西来,而且认为意义正在那里。就是上面那个王希廉,他说黛玉是凤姐害死的,因为黛玉到贾府时带有数百万家货,害死了她贾府才好吞没这笔财产[注5]。就是上面那个大某山民,他说“石头记乃演性理之书,祖大学而宗中庸”[注6]。关于《红楼梦》的无稽之谈那是例不胜举的。什么时候我们的许多文学名著才能免于这一类的奇异的灾难呵!
从书上的明白的形象的描写,其实我们是可以看清楚薛宝钗的思想和行为的。她不止一次地劝导贾宝玉,要他顺从地走封建统治阶级给他规定的道路,以至引起贾宝玉很大的反感,说她是“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又用“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类封建思想来教导史湘云和林黛玉。有一次她对史湘云谈了她关于做诗的意见以后,紧接着说:“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织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间了,到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她所说的书大概就是“女贼”、“女论语”之类。又一次,因为黛玉在行酒令的时候说了《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句子,她更长篇大论地教训了黛玉一顿。她说:“咱们女孩儿不认得字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绩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看也罢了。最怕见了这些个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这一席话把黛玉说得低头吃茶,心中暗服。这一段文字写出了黛玉并不像现在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具有浓厚解放思想”。她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排斥没有宝玉那样严格。由于这种原因以及其他原因,她对薛宝钗这段话不但不反对,而且当作关怀和温暖来接受。同时我们从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到作者是有意识地写出薛宝钗的这种思想倾向。后来还有一次,薛宝钗对着林黛玉和贾宝玉更直接地说出“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就是女工也“还是第二件”了。这种思想当然并不是薛宝钗的新发明,而是她所说的那些“深有益”的“正经”的书所反复提倡的,也即是封建主义一直要求妇女们遵守的奴隶道德。作者的同情和赞扬显然是在这种思想倾向的反对者方面。
《红楼梦》还明白地写出了薛宝钗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她一到贾府以后,就“大得下人之心”。甚至那个一直心怀不满,从来不大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好。贾母喜欢她“稳重和平”,要给她做十五岁的生日。贾母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的戏,甜烂的食物,就按照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这样当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巧不过老太太去。”结果是贾母也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薛宝钗对她说:金钏儿不会是自杀;如果真是自杀,就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可以了。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