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正兵、陈立宏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有不少咏蝉的名篇佳作,诗人们往往托蝉言志,借蝉抒情。虞世南的《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便是其中的两则精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两首诗的相似之处。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第一、工于比兴。 虞世南是陈隋重臣,入唐以后深受唐太宗称赏和器重,仕途比较平坦,因而他诗中悲凉的调子较少。此时的“蝉”是得志人的象征。《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一联中,“垂緌”、“流响”既指蝉的生性高洁,又暗喻自己生性耿直、孤傲狷介的性格特征。此外,“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两句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骆宾王不是宫廷宠臣,而是市井才子,所以他只能将萎靡的声音变为纵情的高唱;骆宾王不是昂步台阁的权贵,而是久历塞漠的士吏,所以他只能将应制的卖笑变成由衷的感叹。《在狱咏蝉》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一联,既是对蝉之深秋苦况的真实写照,更是诗人忧愤深广的人生悲歌。
第二、托物寄情。虞诗热情歌赞了蝉的清高与脱俗。你看,蝉“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简媜《夏之绝句》)。它既没有音乐家的孤傲,也没有演奏者的兴奋,更没有乞讨者的谄媚,有的只是对生命本身的执着。诗中诗人便借蝉的这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同时也表达出对自己内在人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骆诗紧紧围绕着蝉“羽弱”、“声微”的特点,反映了诗人当时有冤难伸、求助无力的处境。由于蝉的意象已积淀了悲愁的情感因素与高洁的人格因素,因此,诗中所咏虽未以蝉的美德为主,而蝉的高洁之美实际上已尽在其中;虽未明言自己心事,而那激切的心声已跳荡于其中,分明可感可闻。
第三、蕴涵深刻。虞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表面上是说蝉声之所以能够远播,并不时因为借助了秋风,而是因为居高致远的缘故。实际上是说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就能声名远播。骆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上是说露水太重,蝉会因为沾湿了翅膀而难以腾飞;杂音太多,蝉声会因为喧嚣掩盖而难以传播。实际上是说诗人自己因为政治环境的险恶和舆论压力的强大,从而导致自己仕途的坎坷以及言论上的不自由。
总之,这两首诗同是咏“蝉”,但由于两位诗人的地位、遭遇、气质的不同,他们所创造的蝉的意象便富有不同的艺术个性。正如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