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太虚幻境的三层梯级
笔者在《太虚幻境之真、假、有、无》一文说到,从性质上分,太虚幻境可分真、假、人性三种,反映了不同的人性论与世界观,代表人是甄士隐、贾雨村和贾宝玉。现在,我们比较这三种太虚幻境,还会进一步发现这样的区别:真、假两种太虚幻境是人与社会之外的唯心的存在,具有恒定不变性;而人性的太虚幻境存在于正常人的身心之中,是客观现实之于人性思维的反映,所以它具有唯物的特征和规律,会随着人的成长、社会的前进而发展变化。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矛盾到统一。
关于贾宝玉人性太虚幻境的梯级变化,小说比较明显的就写了三层。第一层是出现在大荒山上。此时的人虽有了最初的意识,但极为抽象,不切实际,一会儿想补天,一会儿又慕荣华。在这个太虚中人完成的是从粗蠢、无人形的胚胎向娇嫩、莹洁的胎儿的突变。前者以石头作象征,后者以玉作象征。但就是这么个简单的事实却被甄士隐神化成了凡人不能进去的太虚幻境。第二层是出现在第五回。这时候宝玉的思维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深入,但仍然很抽象很双重,一会儿怜香惜玉、悲天悯人,一会儿又纵情声色、堕入迷津。这一回宝玉完成了从少儿进入青春期的突变。第三层出现在第七十五回的“异兆发悲音”,“新词得佳谶”。预言宁国府行将败落,荣国府短期还有贾环、贾兰金榜及第之喜。从这个层面上说整个前七十五回都是一场太虚幻境,这个大梦对应的就是开篇“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的梦幻。宝玉此时便完成了从积蓄力量、掩饰锋芒的“情种”到大胆行动、张扬人性的斗士的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