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 忠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先生,文学生涯六十年,创作了诗集六部、小说集三十部、散文集十一部,其成就享誉海内外。同时,他又精通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已出版了理论专著《全唐诗寻幽探微》、《全唐宋词寻幽探微》;《全宋诗寻幽探微》即将脱稿,不日出版。墨人先生尤其酷爱《红楼梦》,不仅写有畅销书《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在海峡两岸分别出版;而且于1996年由湖南出版社隆重推出他的上下两卷的《张本红楼梦(修订批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为此,笔者就墨人的红楼梦研究及其红学观,隔海问答。
问一:墨人先生,您曾说,“中国小说真正走上创作道路,而且气势雄伟,如长江、黄河,成就辉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推《金瓶梅》,其次是《红楼梦》。”请问:产生在各自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这两部文学巨著,其共同性与差异性何在?两者是否存在高下优劣之分?
墨人答:《金瓶梅》与《红楼梦》历史背景不同、文学风格不同,两者的共同性很少很少。差异性却很大很大。
《金瓶梅》是一部社会性大众性的小说,作者巧妙地取材于《水浒传》里的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一段故事而发展成一个大长篇,将时代背景推到宋朝,借古讽今(明)以避祸。而宋明两朝之腐化、贪污亦有相似之处,作者透过西门庆、潘金莲这类人物,将他们所处的朝代, 间接呈现出来,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西门庆、潘金莲之荒淫生活,虽嫌赤裸,似难原谅。作者或亦有其感受之深,用心之苦,非局外人所能知者?唯读者水浑不一,水向下流,如能通可而止,心存忠厚,而又能达到创作目的最好。但《金瓶梅》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不可断然否定。
《红楼梦》则是一部精雕细琢的上流社会小说。以大观园贾府的贵族生活,反映清朝那个时代,细腻而深刻。在人物创造方面,曹雪芹表现了史无前例的功力,也呕尽了心血。贾宝玉、林黛玉,表现的是“情”;西门庆、潘金莲表现的是“欲”。人性与兽性之分在此。至于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用尽心机,耍尽手段,玩弄大观园荣宁两府人物于股掌之上的王熙凤这个人物,更是曹雪芹的大手笔,王熙凤是搞政治斗争的高手,但贾府也毁在她手里,她的下场也很凄凉。曹雪芹的阅历之深、学问之大,在他经营王熙凤这个人物身上可以概见。他对王熙凤之痛恨亦可想见。曹雪芹之高明,就是隐藏自己,一切由人物自己表现,由读者体会。因此,各个年龄层次、各个知识层次的读者,便有各种不同的解读。但有一点是十分统一而又最能测验读者水准的,那就是曹雪芹的思想境界。其他小说作者能将故事编好,人物创造好,那就很不错了,还谈不上文学的思想境界;但文学的价值判断必须取决于此。否则,顶多只能称为“巧匠”,不能称为“大家”。
曹雪芹的思想境界是怎样产生的?那就是他对佛道两家思想的概括了解,其他小说家都缺少他这种修养。但曹雪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进入佛道双修这个层次,但用之于文学创作已游刃有余了。所以,他自己既自负又感慨地写了一首五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的读者、考据家那么多,真正能解其“味”的有几位?这个“味”就是他的“思想境界”。恕我说句老实话,如果不通佛、道两家思想,便很难真懂《红楼梦》的。
问二:《红楼梦》成书距今有二百五十年了,而《红楼梦》研究真正兴盛繁荣却是本世纪的事。“红学”一百年, “红学”专家众, “红学”成果多,且学派林立,文思相左。依墨人先生高见,我们应该怎样深入地研究《红楼梦》,才会有利于“红学”更健康的发展与繁盛?
墨人答:研究《红楼梦》的目的是什么?是考证曹雪芹的家世、曹雪芹的籍贯吗?在这方面已经花费太多的时间了!这对文学创作有什么益处?对接受《红楼梦》这部文学遗产又有什么效果?考据家那么多,为什么没有产生第二个曹雪芹呢? (在文学创作方面,胡适连作曹雪芹的学生都不够格。)要深入研究《红楼梦》,必须在“味”字方面多下功夫。只是这个功夫太大,不是嵬集资料所能办到的。曹雪芹自己早就预言了。真正懂得那个“味”字。甚至早已超过那个“味”儿的,就自己创作了。
问三: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读《红楼梦》的?谈谈您最初的品味体验。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红楼梦的写作技巧》一书的?缘于何种创作动因与欲望?
墨人答:我读《红楼梦》是和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这些古典小说同时开始的;那是青少年时期,但只会看爱情故事、欣赏诗词,别的实在不懂。我自己写小说以后,才再读《红楼梦》,那时已三十出头了。我写《红楼梦的写作技巧》这本书,则是1966年开始的,那是由于当时台湾文坛被西方的存在主义、意识流的歪风吹得东倒西歪,和我这种年龄的作家都噤若寒蝉,年轻的读者都晕头转向,让那些贩卖西洋“博浪鼓”儿的“假洋鬼子”,不可一世。我便不得不使出《红楼梦》作照妖镜。书还没有写完,五月间,我就带到菲律宾马尼拉菲华文艺讲习班,讲了一个月,回台北之后再赶写完毕。但是没有报纸肯发表,我便寄给台北商务印书馆;那时王云五先生重掌该馆,正想再振昔日上海商务印书馆雄风,想不到十一月间就出版了。原先我以为没有什么人会买,因为该馆只在自己的门市卖,绝不外销。想不到竟连销十版,而且十之八九是作家买,甚至有人买两本,身上带一本,办公室放一本。如果不是一位女作家亲口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后来那股存在主义、意识流的歪风偃旗息鼓了!当然这不能说是我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是我用《红楼梦》作照妖镜是用对了。
1993年四月,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又出了大陆版。本来他们想接着出版我的大长篇,一部比《红楼梦》还多几十万字的《红尘》,但由于现实的困难,他们详细列了删节之处的行段文字,征求我的同意。我没有同意出版。好在《红尘》已由台湾新生报连销两版,如果不是“冻省”,三版早出了。至于《红尘》大陆版,那就要看因缘什么时候成熟了?好在我一时还死不了。曹雪芹也没有看到《红楼梦》出版呢!因为我如果没有曹雪芹那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我就写不出《红尘》,也不会还在写另一长篇《娑婆世界》。要深入研究《红楼梦》,也必须要注意曹雪芹那种创作精神。看一个伟大的作家,不能光看他的成就,那只是表象;他潜在的精神意志尤其重要。
问四:《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一部光芒四射的不朽杰作。创作这样的作品,作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墨人答:一位传大的作家如曹雪芹者,必须具备:
一、对自己的文学理想,要有生死以之的精神。
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再加坚强的体格。
三、要有高尚的品格,淡泊名利的情操,和正义感、慈悲心。
四、要有佛家、道家的宇宙观,并深悉其超凡入圣之道。(明乎此,即已远超曹雪芹。)
问五:您是什么时候想到、并下决心要修订和批注《红楼梦》的?事前您作了哪些准备?在修订、批注的过程中,您是否遇到困惑、困难、困苦与困扰?事情完成后,您的自我评价如何?是否留有遗憾?
墨人答:我是在写完《红楼梦的写作技巧》之后就想修订、批注《红楼梦》的。因为我发现程乙本还有不少缺点(见《张本红楼梦·序》),但曹雪芹并未亲校此书,错误自所难免。我必须仔细读,前后对照。在台湾资料很少,我多从作品本身寻找、推断。如从干支纪年中,推断各人的年龄的大小即是,好在这方面难不倒我。修订部分我在序文中已有说明。
我最感遗失的是湖南出版社的版本错误太多,我的《张本红楼梦-序》就整整漏了一页手稿六百字;其他错误不胜枚举。我远在台北,无法校对。这一版《张本红楼梦》辜负了我几年心血、一片苦心,使我十分遗憾!常君实先生虽说设法在北京再版,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兑现?这本书真是我一生最遗憾的出版经验!百口难辩。
问六:通过数十年苦楚的阅读、思索、研究之后,身为作家的墨人先生,您能否介绍一下您对《红楼梦》的审美认识及其艺术发现?
墨人答:《红楼梦》不能以一般的美学观念来看。《红楼梦》的美是曹雪芹的思想之美,情操之美,人格之美。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