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富元 王先锋
【内容提要】
韩小窗是清代末年的子弟书作家.他的创作在全部《红搂梦》子弟书中占有重要地位。铺排张扬的心理描写和浓厚的抒情性,是韩小窗《红搂梦》子弟书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韩小窗;《红搂梦》;子弟书;艺术风格
1
子弟书,又称清音子弟书,是满族民间曲艺.起于乾隆年间,至清末为止,盛行于北京、沈阳和东北各地达150年左右。《红楼梦》问世以后,据之改编的子弟书非常流行。据周绍良《红楼梦书录》所列约有四十多篇,胡文彬收罗海内外藏本集成《红楼梦子弟书》,收二十七篇。
韩小窗,其生平事迹很难确实考证,只能得以大概印象。他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嗣后,结识了子弟书作家鹤侣(爱新觉罗·奕赓)等人,在他们的鼓励下,开始从事子弟书的创作。因为他才高识广.很快即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红楼梦子弟书》中收入韩小窗的创作有《一入荣国府》、《悲秋》、《宝钗代绣》、《芙蓉诔》、《双玉听琴》、《露泪缘》。这些作品在全部《红楼梦》子弟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从数量上看,韩小窗的创作在籍目上约占现存作品的四分之一.在篇幅上则占近一半。其次,从影响上看.虽然子弟书这种演唱形式已经不存在,但韩小窗的创作超出子弟书的范围之外,发生着广泛的影响。如在京韵大鼓、东北大鼓、= 人转等民间说唱艺术中就广泛地利用他的脚本去表演。最后,从艺术价值上看.我们不否认韩小窗的创作是非原创性的,它依赖《红楼梦)这一经典小说作品,但也应该承认它们有其独立的价值。而且对《红楼梦》的普及和传播都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
2
子弟书创作的绝大多数在故事情节上依赖其当代广泛流行的戏曲小说。因此.这就要求作者能深入地理解原著的精神实质,也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完成再创作过程。
韩小窗当然没有曹雪芹大富贵、大贫穷、大苦大乐的经历,因此在理解原著的过程中难免就有某些细微的差距,像《芙蓉诔》中对晴雯性格的把握。在曹雪芹的笔下,晴雯虽地位卑下.但心性不让大家闺秀,而韩小窗却把她写成小家碧玉模样。小家碧玉或许是韩小窗所熟悉的女性类型,因此不仅晴雯如此,宝钗、黛玉等也无不如此。
但韩小窗和曹雪芹一样,对自己时代的主流有极敏锐的把握,因此,韩小窗《红楼梦》内在精神的把握则是非常准确的。这一点表现在贯穿于其绝大多数作品的浓郁抒情性。如《芙蓉》写晴雯遭谴.被逐出怡红院的一瞬间,作者用一百二十四个叠宇排比的句式,营造成一幅悲哀、忧伤、凄冷的情绪氛围,与此前怡红院其乐融融的描写形成对比.从而为此后晴雯临终前大胆表白爱情和宝玉哭祭晴雯的抒情性祭文预作铺垫.使整个作品笼罩在浓郁的抒情背景中。再如《露泪缘》第十四回《哭玉》写宝玉痛失所爱,其中用“我许你”、“我重你”、“我羡你”、“我慕你”、“我佩你”、“我喜你”、“我爱体”、“我赏你”、“我畏你”、“我服你”、“我听你”、“我和你”、“我哭你 、“我疼你”、“我敬你”、“我信你”[1](p274-276)十六句排比。这是宝玉在黛玉已逝,人去楼空的背景中,回忆往日情景,直抒胸臆,最终以“从今后我也悟到梦中梦,看破无非镜中花。不久的夜台见面重相聚,好和你地下成双胜似家。这段情直到地老天荒后,我的鄢怨种愁恨永未拔”[1](P274-L276)这一爱情誓言把作品推向抒情高潮。在浓郁的抒情中.无疑有对封建礼教的愤怒,这正是韩小窗完成《红楼梦》子弟书创作的前提,也是其创作的价值所在。
3
子弟书毕竟是民间艺术.它必然要面对听众现场演唱,这与放置案头供阅的原著有很大的差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往往借助诗词等艺术手法形成作品中不能骤然领会的情景,这就需要读者的细心体味才能把握。韩小窗曾经说过,“文章要有余不尽方为妙.越显得煞尾收场趣味别”[1](p284)。这显示了他对《红楼梦》言近旨远,余韵悠长的艺术品味有良好的理解。但在子弟书中如何保持这一品味呢?韩小窗的创作实践对此提供了一个圆满的答案。
我们以《露泪缘》为例说明。《露泪缘》取材于《红楼梦》第九十六回至第一百四回,但实质上把贯穿于全书的宝黛爱情故事综合在一起进行集中叙述,演绎成十三回子弟书。作品头回以“凤谋”为题,写凤姐设计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婚事。二回借傻大姐之口使密谋泄露,交代了全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和各种矛盾。从第三回开始,通过黛玉探病.自叹、焚稿、诀婢、归天、宝玉灵前哭黛等一系列叙述展开对黛玉和宝玉的内在心理描写。其间把黛玉的痴情、不甘、绝望和宝玉的相思、痛悔、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如第三回《痴对》中写黛玉已知真相,面对宝玉时,作者用“似醉如痴笑嘻嘻”,“无语低头流痛泪”.“又象是明白又象是痴”[1](P247-248)写出黛玉此刻爱、恨、怨、怜、悲、痛⋯ ⋯百感交集,而无法理出头绪的情态。第四回《神伤》中,黛玉病体沉重,在绝望中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思绪万端.其中有往事追忆,自伤身世,慨叹人情,有爱的倾诉,有怨詈之语,所有的这一切.充分地写出了黛玉的无奈。应该说不仅是这些个别的地方,而是在整个的《露泪缘》中,作者对宝黛心理的展示是全方位的。这种全方位的展示往往是反反复复.具体入微的。因此,我们说铺排张扬的深度心理描写是韩小窗创作的另一特色。
从表面上看,铺排张扬的心理描写使作品的余味减弱。但当以子弟书敷演《红搂梦》故事时,原著中不能骤然领会的细节通过这种铺排张扬的心理描写得以扩大,使听众当下即能接受。应该说在子弟书、甚至在所有说唱艺术中,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作品的韵味。
参考文献:
[1]胡文彬.红楼梦子弟书[M].沈阳:春风文艺出敝社,1985年版。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