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东武
崔川荣先生的《曹雪芹卒年被怀疑的原因——辩“前数月伊子殇”》一文(载《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4辑,以下简称《原因》),利用现存的有关资料,对曹雪芹“最后的行踪作了一次较完整的探讨”,以期对解决曹雪芹的“卒年问题有所帮助”。笔者拜读之后,获益良多,但又认为其中亦颇有值得商榷之处。现不揣谫陋,仅就《原因》一文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异见,以就教于崔川荣先生及各位方家。
一
曾经一度出现后又“迷失”的靖藏本不计在内,现已发现的脂本系统的《红楼梦》早期抄本共有十一种,除郑藏本和舒序本之外,另外九种均附有数量不等的评语。由于其中许多评语对《红楼梦》及曹雪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料价值,因而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但我们要利用这些评语进行考证时,却不能不考虑到以下诸多问题:一、现存九种附有评语的早期脂系抄本,既非曹雪芹的手稿本,亦非脂砚斋等人整理阅评的誊清录副本,而是别人过录或一再转抄的本子,过录者在抄写时难免出错,有些过录者在过录时有可能按照自己的好恶对文字有所取舍,甚至一时心血来潮随手写上几句评语,这也是导致各抄本之间出现文字差异的原因之一,二、虽然有人将早期脂系抄本上的所有评语统称为“脂评”或“脂批”,①但实际上它们却并非出自脂砚斋一人之手,仅署名的评批者就有十人之多。据孙逊先生在《红楼梦脂评礼深》一书中统计,有署名为评语计有:脂砚斋35条、畸笏叟55条、常村1条、梅溪1条、松斋2条、玉蓝坡1条、立松轩1条、鉴堂1条、绮园1条、左绵痴道人1条“无署名,但从字迹看是他为”。②,但相对于大量的评语来说,有署名的评语实在微乎其微,而凭现有的资料,想要解决大量无署名评语的归属问题,当是十分困难的;三、《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相当漫长而又复杂,所谓“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脂砚斋、畸笏叟两大评家,又分别对此书阅评了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