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李天喜

脂砚斋是我国小说批评史上继李卓吾、金圣叹、张竹坡之后的又一具有代表性的评点大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红学家。作为曹雪芹的至亲和知音,他在评点《红楼梦》 时,对这部巨著的生活基础、创作方法、人物塑造、文法、炼字等等,进行了广泛的评论和探讨。这些评论和探讨,是对《 红楼梦》 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经验进行理论概括的第一次尝试。这个尝试,具有较高的艺术理论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和总结。下面我们想就脂砚斋对《红楼梦》 人物塑造的评论和探讨,以及由此而提出的一些颇有见地的艺术见解作些梳理和分析。
一、“活现纸上”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作家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一般说来,作家描写人物,首先得写他的“形”,也就是他的声音笑貌、神态表情、举止动作等对人物之“形”的描写,我国古典作家擅长白描。这种手法,虽着墨不多,但“笔精形似”(张九龄语),能将人物的外在形态描绘得神灵活现矗立目前。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传统手法,他通过白描,创造了一大批如雕如塑、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对此,脂砚斋倍加赞赏,并经常用“活”字来予以称赞。例如:《红楼梦》第3 回写林黛玉在众婆子的陪同下来到荣国府的正房大院,“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脂批:“如见如闻,活现于纸土之笔,好看煞。”(甲戌本第3 回侧批)
第19 回写袭人“箴规”宝玉,并以赎身相要挟,宝玉连声应诺,笑道:“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脂批:“叠二语,活见从纸上走一宝玉下来,如闻其呼,如见其笑。”(己卯本第19 回夹批)
第25 回写贾环为出心中之“毒气”,故意把“一盏油汪汪的蜡灯”推翻到贾宝玉脸上。见此情景,“凤姐三步两步的上炕去替宝玉收拾着”,脂批: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