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研究又有重大突破。曹雪芹研究会第一任会长胡德平等学者经过深入考证,找到了证明曹雪芹另一部著作《废艺斋集稿》真实性的有力证据。
早在1973年,已故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就在《文物》杂志撰文指出:“曹雪芹《红楼梦》以外,还有一部佚著——《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瓶湖懋斋记盛》残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整个文化界的极大反响,也挑起了一场持续20余年的关于《废艺斋集稿》真伪的大争论,成为红学界的一桩公案。
据了解,这部《废艺斋集稿》共分八卷,每卷各讲一种为那些残疾而又无告的人用以谋生的手艺。第一卷《蔽芾馆鉴印章金石集》是关于刻图章的;第二卷名为《南鹞北鸢考工志》,是讲扎、糊、绘、放风筝的;第三卷讲编织工艺;第四卷讲脱胎手艺;第五卷讲织补;第六卷讲印染;第七卷《岫里湖中琐艺》,是专讲园林布置的;第八卷《斯园膏脂摘录》,讲述烹调技艺。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的部分图画和文字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有一篇附录,是曹雪芹的好朋友爱新觉罗?敦敏写的《瓶湖懋斋记盛》,现原文仅剩前半篇,后半篇根据抄存者的记忆写成了白话文。《瓶湖懋斋记盛》一文详细记述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腊月二十四日曹雪芹在敦敏的槐园里同董邦达、过子和、端隽、于叔度等人的聚会。聚会的起因是敦敏的一个亲戚从福建回北京,带来许多字和画。他把其中署名李龙眠的《如意平安图》、署名商祚的《秋葵彩蝶图》等送给了敦敏。敦敏为了鉴别这些画的真伪,请来了曹雪芹和董邦达,董邦达为当时画坛主持风雅之人物,历任户、工、吏诸部尚书,乾隆二十七年迁左都御史,与曹雪芹颇为熟识。曹雪芹在鉴定时指出《秋葵彩蝶图》是一幅“足资珍藏”的着色工笔花鸟绢画精品,为明代画家商祚所绘。《如意平安图》为元人仿北宋李龙眠的赝品。
曹雪芹鉴定过的《秋葵彩蝶图》与《如意平安图》均在1965年陆续公布于世,除了吴恩裕先生在1977年曾对《如意平安图》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外,没有引起更广泛的注意。现在,严宽先生又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圆了吴恩裕先生的梦。更为可喜的是,曹雪芹鉴定过的《秋葵彩蝶图》现又发现了它的珍品所在。另外,曹雪芹对李龙眠画技高超的鉴赏水平,在两位先生的论文中得到了翔实生动的论证。最后,对《石渠宝笈》印章的破解更使两位先生的论文得到证实。
两位先生的研究得出:《秋葵彩蝶图》即为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秋葵图》,已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名画集》收录。当时曹雪芹鉴定的另一幅仿李龙眠的《如意平安图》现已更名为《元人如意平安图》,被收录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宋元明清名画图录?花鸟卷》中。
两位先生通过查阅大量的明清史资料,发现了这两幅画和曹雪芹的关系,并考证出这两幅古画被曹雪芹鉴定后,进入皇宫,为乾隆皇帝收藏。它的发现,不仅为《废艺斋集稿》及其附录《瓶湖懋斋记盛》的真实性提供了实证,还为鉴定曹雪芹的另一件遗物书箱子和考证香山正白旗39号曹雪芹故居提供了佐证。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胡德平先生在经过对《瓶湖懋斋记盛》文中提到两幅字画和李龙眠绘画艺术的再研究后,一改以前对此文的“稍持保留态度”,转而成为对此文的肯定论者。并撰文《〈瓶湖懋斋记盛〉再谈———从发现曹雪芹鉴定过的古画资料说起》和《戏剧性的一幕———〈秋葵图〉续入〈石渠宝笈〉年代考》两篇进行论证。
在当前红学界对曹雪芹生平资料了解甚少的情况下,证实了《瓶湖懋斋记盛》一文的真实性,对于曹雪芹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篇文章极大地丰富了今人对曹雪芹的了解。其中记述的丰富内容,使人们对曹雪芹迁出京城之后的生活、经历、创作、追求以及和友人的往来有了更翔实的材料。胡德平先生还指出:这一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填补了人们对曹雪芹空白历史的了解:
1.曹雪芹离开京城,并不是做了隐士,过着一种单纯著书的隐居生活,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多项社会活动,扶贫救残、创办自救自养事业。他和朝廷的上层仍然有联系,并且加深了对下层旗人、寒士和穷人生活的了解。
2.曹雪芹不但是中国乃至世界伟大的文学家,写有流传千古的《红楼梦》,而且还写有叙述总结中国古代百工的工艺图书———《废艺斋集稿》。这部残稿的录文应引起红学界的充分重视。
3.曹家被抄回京以后,曹雪芹最亲的男性家庭成员就是他的养父,实为亲叔曹頫,乾隆二十三年期间,寓住寺庙之中。
4.曹雪芹以内务府旗人身份和本人的才学技艺,和皇家的如意馆画苑自始至终维持着一定关系。
5.曹雪芹善画,并擅西洋画技,但绝无可能卖画糊口。
6.曹雪芹于乾隆戊寅年(1758年)“徙居”香山卧佛寺山后的白家疃,已为定论。香山卧佛寺是怡亲王允祥的家庙,白家疃今天还保留着允祥的贤王祠、戏楼。从中可知曹頫、曹雪芹终身都与怡亲王家族有着抹不掉的关系。
7.曹雪芹住香山正白旗军营与徙居白家疃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