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 陈慧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诗里的“三生”不是“三世”,不“指祖孙三代”,而是佛家语,与“三生石”故事有关。“三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作者曹雪芹借用此语是取其“业报轮回”、“此身虽异性常存”等佛家思想意义,目的是为了刻画和讽刺贾雨村执著功名利禄的丑恶形象。
【关键词】 “三生” 三世 三代 功名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这是《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中秋对月口占五律的头两句。诗中的“三生愿”是什么愿,“三生”应释为何意,对此,目前有如下几种看法:
首先是蔡义江先生的解释。蔡先生将“三生愿”解释为贾雨村“自己对甄家丫环的心愿”,又说“三生,佛教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转生之说。⋯⋯后多引申指男女姻缘。”(《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第7~8页)这是较早的对“三生”和“三生愿”的解释。后来1982年出版的《红楼梦》新校本,以及1990年出版的《红楼梦大辞典》也持此说。
针对此说,出现了李占一、朱景字先生的第二种解释。他们在《释“三生愿”》一文中(《红楼梦学刊》1986年第1辑)认为蔡先生的解释“不符合原诗的诗意,也不符合贾雨村当时的思想实际”。因为:“‘愿’,是贾雨村牢记于心的,是固有的;‘愁’却是因娇杏‘回头两次’而新添的。显然,‘愿’与‘愁’是两档事,含义根本不同,不能视为一事,混为一谈。”因此,三生愿是“佛家语,指的是前生、今生和来生,合为‘三生’。这里着重指的是今生、毕生之意。‘三生愿’,贾雨村指的是今生大愿,即后文说的‘平生抱负”’。那么,这“平生抱负”又指什么呢?李、朱二位先生认为:“就是黄榜高中、高官厚禄、光宗耀祖,‘求取功名,再整基业’。所谓‘斗大黄金印,阶高白玉堂’。这,才是贾雨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三生愿”’。
《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4期刊发了吴柏樵先生《释“三生”》一文,吴先生针对李、朱二位先生文中的“三生”又提出了新的第三种解释。文中,吴先生赞同李、朱二位先生关于“三生愿”即是贾雨村“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愿望,认为这个解释“比较切合贾雨村的思想性格”,但却认为“三生”并非是用了佛家“三生石”典故,而是据1989年版的《辞海》认为“三生”即“三世”,“指祖孙三代”(志按,即吴先生所谓“以取其①义为宜”。“①义”即《辞海》“指祖孙三代”义),“三生愿”“即他家几代先人以及他本人的共同心愿”。
以上三种看法,我们基本赞同李、朱二位先生关于“三生”是“佛家语”、“三生愿”即是贾雨村“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愿望的解释,对吴先生的解释却不敢苟同。今愿不揣浅陋,针对吴先生文中的所谓“三生”与“‘佛家语’本义相扦格”和“三生”即“三世”“指祖孙三代”两点,略呈拙说,以就教于方家。
首先,吴先生认为诗中“三生”用语与佛家“三生石”故事完全无关。似嫌不妥。吴先生说,李、朱二位先生一面认定“三生”是佛家语,一面又“加上了他们自己的按语”,即“这里着重指的是今生、毕生之意。”“然而,这样的按语却与‘佛家语’本义相扦格。”于是就认为“三生”与佛家“三生石”故事完全无关,即吴先生所谓“对贾雨村诗中的‘三生’,必须跳出佛家‘三生因缘’观的圈子,寻找新的合理解释。”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我们以为未必尽然。第一,李、朱二位先生的解释或许有“扦格”处,但吴先生却不能据此否定诗中的“三生”是佛家语,是出自佛家“三生石”故事的事实。李、朱二位先生的解释错误,不是吴先生否定“三生”出自佛家“三生石”故事的理由,这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第二,说贾雨村将“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愿望的实现寄托在“等待来生”上,或许与贾雨村的思想性格不符,但问题是,如果作者曹雪芹在诗中用佛家语“三生”并非使用此种意义,而是另有含义的话,那么,吴先生否定“三生”是佛家语的观点不是也就失去依据了吗?据我们的分析理解,曹雪芹使用佛家语“三生”刻画贾雨村形象又确有新义(论析详下)。这样,吴先生说“三生”与“三生石”故事完全无关,不是就有武断之嫌了吗?第三,吴先生“寻找”的所谓“新的合理解释”,却并不“合理”(理由详下)。如此,也就从反面表明,对“三生”的解释还是不要“跳出佛家‘三生因缘’观的圈子”为好。
我们以为,诗中“三生”一语应出自佛家“三生石”故事,指一个人的“前生、今生和来生”,曹雪芹使用“三生”一语带有佛家“业报轮回”以及“此身虽异性常存”等意义(当然,非指姻缘)。“未卜三生愿”是说贾雨村他还不能预知自己立下的“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愿望能否会实现。诗中“三生”一语,是说贾雨村对功名的追求贯串其“前生、今生和来生”。显然,作者曹雪芹使用“三生”一语,乃是极言其对功名的执著,是一种夸张的用法,其目的是为了刻画贾雨村的性格特征,充分表明贾雨村是一个热衷于“求取功名”之徒。从书中描写到的贾雨村形象的性格特征来看,正是如此,可为佐证。此其一。同时,我们以为,曹雪芹借用佛家语“三生”拟写贾雨村诗,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这就是对追求功名的贾雨村进行辛辣地讽刺和嘲弄。对功名的追求,可以说不仅是贾雨村“今生”的志愿和目标,甚至还是他“前生”和“来生”的志愿和目标。贾雨村活着一日,对功名利禄就追求一日,即便是托生娘胎之时、作鬼入地之后也不会放弃这种追求的。这里,曹雪芹借用佛家“三生”一语,显然具有“业报轮回”的含义,意在讽刺贾雨村对功名的追求始终不变,贯串其“前生、今生和来生”这“三生”,即所谓“此身虽异性常存”是也(见唐·袁郊《甘泽谣·圆观》)!贾雨村“投抬”、“作鬼”之时,“此身虽异”,但“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强烈意愿之“性”却“常存”,难道这不是曹雪芹对贾雨村的莫大讽刺吗?我们以为,这正是作者使用佛家“三生”一语来拟写贾雨村中秋诗的主要用意之所在。此其二。综上两点可以看出,曹雪芹在贾雨村中秋诗中用的“三生”一语,明显是出自佛家“三生石”故事,诗中所表现出的讽刺嘲弄贾雨村对功名的狂热追求的思想同此故事中的“业报轮回”及“此身虽异性常存”等佛家思想意义是相通的。因此,吴先生以为“三生”与佛家“三生石”故事完全无关,不是过于片面、武断了吗?
其次,吴先生在否定了“三生”出自佛家语之后,据《辞海》认为“三生”应是“三世”,“指祖孙三代”,“三生愿”“即他家几代先人以及他本人的共同心愿”(重点为笔者所加,下同)。这种说法也值得商榷。第一,说贾雨村具有“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志愿,那是符合其性格特征的,也与书中的描写相吻合。但如说他的几代先人也有此想,却毫无根据。从书中描写来看,他的“父母祖宗”是否“求取功名,再整基业”,根本就没有任何交待。一心“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只是贾雨村而已!第二,吴先生对书中介绍贾雨村身世的一段文字存有误解。这段文字是:
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吴先生认为,“贾雨村家族的衰落,至少始于祖辈,到了贾雨村这一代,竞落到了谷底。”“败落了的诗书仕宦之家的后裔。一般都不会甘心寂寞,而总是希望着能东山再起、门第重光的一天”。于是“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这个志愿,“早在贾雨村家族败落之初就已立下,至今已历几代”。这里,先有一个问题要搞清楚,即“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志愿,是贾雨村立下的呢,还是“早在贾雨村家族败落之初”,他的父母祖宗立下的?这是两个概念。从书中描写及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立下志愿的应是“人口衰丧,只剩得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的贾雨村,而不是什么“贾雨村家族败落之初”的什么人。再看所谓“几代”。到底是指“几代”呢?因事关“三生”的解释,不能不细加辨析。《辞海》说“三生”即“三世”,“指祖孙三代”。吴先生认定贾雨村诗中的“三生”即是“三世”,“指祖孙三代”,根据何在呢?从吴先生文中来看,想必是从“父母祖宗根基已尽”及“只剩得”贾雨村“一身一口”等句中理解分析而来,可是,“父母祖宗”和贾雨村“一身一口”就是“祖孙三代”吗?很明显,这应是吴先生的误读。从书中的这段文字来看,“父母祖宗根基已尽”,是说贾雨村乃生不逢时,贾雨村出生之时,正是他父母手中继承的祖宗基业已尽之Et,所以才“人口衰丧”,不久便“只剩得”贾雨村“一身一口”了。这里,“父母”和“祖宗”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不是说父母的基业和祖宗的基业已尽,而是说父母继承下的祖宗基业已尽。所以,“父母”和“祖宗”不指两代,此其一。其二,如果将“父母祖宗”视作联合短语,指贾雨村的父母和祖宗,则又显然有违人们 “先长后幼”的书写习惯。按习惯,应是祖宗在前,父母在后,写作“祖宗父母根基已尽”才对,怎么可能父母在前,祖宗在后呢?其三,退一步说,即使“父母祖宗”两者是并列关系,如吴先生所理解的那样,那么,“父母”确指一代,然而“祖宗”呢?是指一代呢,还是指几代?查《辞海》(1979年版),其对“祖宗”的解释是:“古代帝王的世系中,始祖称祖,继祖者为宗。”又说:“通常又以‘祖宗’为祖先的通称。”为确解“祖宗”含义,还必须得知“祖先”系指何意。查《汉语大字典》(1988年版),“祖先”一条,释为:“如远祖;高祖;曾祖。”另,又查《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祖宗”释为:“一个家族的上辈,多指较早的。也泛指民族的祖先。”可见,几种辞典字典的解释,“祖宗”都不仅指一代先人。即拿《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来说,“一个家族的上辈”若从贾雨村算起,上一辈是父母,再上一辈是祖父,再上一辈是曾祖,再上一辈是高祖,再往上推当是远祖了,而且,“祖宗”又“多指较早的”,那么,要推算贾雨村的祖宗,显然至少应从曾祖算起。既如此,从贾雨村本人算起,上推到所谓“祖宗”,辈数已远远不止“三代”了!“父母祖宗”加贾雨村,既不是所谓“三代”,那么吴先生又怎么能将贾雨村中秋诗中的“三生”释为“三世”、“指祖孙三代”呢?何况吴先生还将诗的头两句译为“祖上至今几代人”如何如何,其“几代人”之谓不是与“三代”之义相差得更远了吗?所以,“三生”一语是不能释为“三世”的,“三生”不是“指祖孙三代”!
综上所述,我们以为,贾雨村中秋诗里的“三生”,不是“三世”、“指祖孙三代”,而应是佛家语,指个体存在的时间,即所谓“前生、今生和来生”,与“三生石”故事有关,取其“业报轮回”及“此身虽异性常存”等佛家思想意义,“三生”与佛家语本义并不“汗格”。作者曹雪芹借用此语是意在刻画和讽刺贾雨村执著功名利禄的丑恶形象。因此,这两句诗的意思应是:不知自己“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心愿是否能实现,如今却又增添了一段对娇杏姑娘的思念之愁。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