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传坤
故宫博物院授权的“明清五百年”网站公布的《清代宫廷大事表》——“乾隆三年(1738年 戊午)正月,初行元旦朝贺礼,乾隆帝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再御太和殿受百官之贺,自是每年元旦如此。祈谷于上帝,奉世宗配享。初幸圆明园,奉皇太后居畅春园。以谒泰陵,命鄂尔泰在京总理一切事务”。
答问1—— 关于"兰桂齐芳"
首先谢谢您!您来信提出的关于"兰桂齐芳"历史上的可能性,我查到的史料如下:
故宫博物院授权的“明清五百年”网站公布的《清代宫廷大事表》:“乾隆三十年(1765年 乙酉):是年准八旗大臣子弟一体参加科举考试,毋庸奏明请旨。甘肃大地震。滇缅间诸土司与缅人冲突,缅甸之役开始。”
对照《红楼梦》第119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氏延世泽》,按笔者《红楼十三月》章系年表推算为1765—1766年,此时八月中秋宝玉乡试高中。可见文本陈述的年份契合历史.这也又一次说明120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元本。陈传坤 于 2006-03-12
答问2----您关于“朝贺”是除夕而非元旦疑问(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引用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答复如下——
故宫博物院授权的权威资料公布:“乾隆三年(1738年 戊午)正月,初行元旦朝贺礼。乾隆帝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再御太和殿受百官之贺,自是每年元旦如此。祈谷于上帝,奉世宗配享。初幸圆明园,奉皇太后居畅春园。”《“明清五百年—清代宫廷大事表”网载》;又据《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嘉礼·朝会一》:“凡元日、长至次日、万寿圣节及遇国家庆典,皇帝御太和殿,群臣上表称贺,则有大朝之仪。在外直省官及四夷属国豫期表贺,至日各率属望阙行礼,与京朝官同。”
所以,清朝自乾隆三年始有“元旦朝贺”,且在正月元旦日或延及初二日,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疑有误。另,陈林考证的“第53回中元旦朝贺,当为庚子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亦荒诞,即这样的皇家典故在晚18年之后的1738年才厉行的,《红楼梦》作者怎么寅吃卯粮呢?又反证陈林的《红楼时间解谜》错的离谱了。笔者的《陈述红楼真本事》无误。
陈传坤 于 2006-03-12
答问3——“1、怎么看出《红楼梦》是康熙—乾隆年间的叙事呢?2、谁说的宝玉是乾隆年间的人?请你先证明这个,然后再在“1730-1760年”之间去找符合你条件的日子? ——论文中‘所以宝玉生辰只能为:1736年6月5日,乾隆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答复如下:确定在清朝的历史和文本证据有——
1、文献可考量的只有清朝皇帝六次江南巡视,文本16回赵姨娘陈述“那可是千载稀逢的”“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江南的甑家……独他家接驾四次”,所以历史必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
2、文本内朝廷“元旦朝贺”,在《“明清五百年—清代宫廷大事表”网》载:“乾隆三年(1738年 戊午)正月,初行元旦朝贺礼。乾隆帝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再御太和殿受百官之贺,自是每年元旦如此。祈谷于上帝,奉世宗配享。初幸圆明园,奉皇太后居畅春园。”可证清朝从乾隆二年始有“元旦朝贺”的;
3、文本从程甲本,即1791年高鹗活字印刷、刊布,所以必在乾隆56年之前;
4、确定元春年限是从1644年--1791年间,之后推论元春生辰在1723--1760年,所以推论宝玉必在1723年--1760年之间也。
请您统揽笔者的《陈述红楼真本事》系列1--6章,在“中国文学网·专题研究”或“红楼艺苑·学术研究”网站的频道。
——陈传坤 2006.03.13 AM11:00
答问四——“按照你这样的红——史互证,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来这样的结论:红楼梦写的就是清朝某段时间的(具体时间得你来说,我不是很清楚)事情,而且还是信史。”
“如果不能够这样得出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红楼梦文本本身时间是合乎逻辑的,但是因为他是小说,所以和清史无关。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你的宝玉生日,元春生日这些考证就是错误的。”
首先谢谢朋友的提问。我的答复有三条:
一、以前的红学、曹学或秦学等考证方法是类比论证法,合己则采信,否则改造文本,包括陈林现象亦然——这可能是类比论证法的缺陷所致。但我用的是系统论方法,考证《红楼梦》是一个和谐的信息系统,文本结构生成模式和集合信息系统,论证出120回是“全壁”——即创作的元本;而非“百衲本”或后人续本,更不是红学界说的“前80回和后40回相互矛盾”的论述。我只须依足文本,利用工具,进行纯粹的文本陈述的“内证”即可,论证“一世三生/升” 的每个环节过程不涉及一切历史的“文献”或前人的任何结论。所以,并不存在您说的“按照你这样的红——史互证”的假设论据;
二、我论证之后所构建的《红楼十三月》系年表和系统模型,具有科学意义上命题可证伪性的要求,是严格符合的集合分类三个特性:互斥性、纯粹性和完备性,要求集合元素(文本的每个回目,而不是仅有的几回文本陈述),均能满足一个系统的条件(除非您找到关键的反面证据);
三、我论证的《红楼十三月》的结构系统,证明了120回是严密的完整系统,各个元素必具备集合的三个特性,进一步论证和谐系统所显现的信息系列——红楼真本事,符合作者的现实经验。所以说120回《红楼梦》是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所以《红楼梦》开创了纪传体或日记式“自况小说”——之所以不说是科学史料,因为创作品还有文艺的特质;就像汉司马迁作的《史记》,虽有“一字之褒贬”、“春秋笔法”,但终究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存焉。这正区别西方严格历史文献,所以叫中华现象——但“中学西学,心理悠同;南派北派,道术未裂”也。所以国人看来,《史记》就是古人的史料,而“正因写实,转而新鲜”的《红楼梦》传记体作品,本身时间是合乎历史的现实状况的。其次是我们的“清史”难道就是故宫档案馆的那点“记载”吗?诸如古代的义理、民俗、星术,还有教、科、文、卫、文化、饮食、养生、艺术等等方面———《红楼梦》正好补足了许多方面的历史,以及或人为或天灾造成的文化积淀的缺失。所以《红楼梦》被誉为一部百科全书,并不言过其实。因此,不能推论“因为它是小说(不是胶柱鼓瑟的刻板历史文献),所以就和历史无关”的偏见吧。
——陈传坤 2006.03.13
第五 问:1、其实把贾宝玉当作历史人物的说法不是从陈传坤同志开始的,陈传坤同志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这样说的人,不相信的话可拭目以待。比如:贾宝玉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还有说贾宝玉是纳兰成德等等这些的说法,都是很早就有的了。
2、我其实是相信红楼梦小说描写的年代大致是清朝康乾时期的,这个相信是在看你的本文之前的事情。
3、就是红楼梦文本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你即使论证出来120回在时间、文本结构、信息系统等等方面是一致的,我也不认为它一定就是全璧,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是小说,我们就得看他的文笔,而目前就我的能力来看,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文笔、味道上和前80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不认为120回是一个整体。
—— 答:
1、您说:" 其实把贾宝玉当作历史人物的说法不是从陈传坤同志开始的,陈传坤同志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这样说的人,不相信的话可拭目以待。"---我并没有宣称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啊?再说,我只是随便举了几个例子证明《红楼梦》陈述的事件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正如论证水的化学分子是H2O,难道把世界上“所有的水”(可能吗)都化学分析一下下才去确认吗?——枚举法哪能几句话就证明了一个问题呢。
2、但是你又说:“我其实是相信红楼梦小说描写的年代大致是清朝康乾时期的,这个相信是在看你的本文之前的事情。”——你这是想当然的,还是十足论证出来的?你可以把论证写出来,好让大家分享分享啊。
3、您接着说:“比如:贾宝玉就是清世祖顺治皇帝,还有说贾宝玉是纳兰成德等等这些的说法,都是很早就有的了。”这些历史人物是我论证的吗?您首先仔细统揽我的文章,有此事否。
4、您第三点说,不认为它一定就是全璧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红楼梦是小说,我们就得看他的文笔,而目前就我的能力来看,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文笔、味道上和前80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看起来,你确定一部作品是否全璧,“就得看他的文笔、味道”。
是否说文笔不一致就不是一个整体呢?鉴于《红楼梦》文本自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创作里程,这样如此成见,你就忽略了事宜时移的动态变化了,就可能失误了。其实一部长篇作品创作历时之久,所谓的文笔、味道可能风化了,时空会让一些“走形”的。不信你可以比较同一个作家青年/老年的作品,甚至同年内的作品文笔、味道等的差异;毕竟,月亮还有阴晴圆缺呢。
譬如现代的,如贾平凹,1988-1990年写了抒情诗一般的《商州系列》、《浮躁》等,而再看那1993年的《废都》,其立意、境界、味道,简直云泥之别!长篇小说如金庸的《天龙八部》之与《鹿鼎记》,简直一年一个样子呢。由此可见,文笔不是判断作品是否是“全璧”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正如俗云:“一胎生九子,孳孳各不同”也。
谨就以上请教。
----陈传坤 2006.03.16 AM 1:00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