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旭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薜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斑、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和李洵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这十八家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孙光宪以外,都是西蜀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上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最早的词人,就是被称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
在中原战乱频仍之际,西蜀相对安定,所以集中了一批文人。而西蜀的统治阶级在相对安定的局面中又弦歌宴饮,过着奢侈淫靡的苟安生活,于是,那种镂玉雕琼,裁花剪叶,描写女人恣色风情的词,便适应歌台舞榭的需要而大量地产生出来了。欧阳炯《花间集》序说:“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兢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南北里之娟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花间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尚里产生的。陆游《花间集跋》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