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韦然超

一  李商隐无题诗评释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潦倒不幸,他的无题诗因本事失传,无从可考,因而以往注释家误认为无题诗是借写爱情而有着政治上的隐喻和身世感慨的寄托,各抒己见,不一而是,无题诗便成为意旨难明,千古揭不破的诗谜,注释上更穿凿附会,令人读后确有朦胧而不可捉摸的感觉,有些经不起推敲的注释竟成为定论而编入教科书和文学大辞典里,贻害无穷。为了科学地继承祖国的文学遗产,还李商隐无题诗的本来面目,特提出一管之见,藉以就教于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李商隐诗歌爱好者。
如果撇开穿凿附会,从作品本身出发,以诗论诗,那么,李商隐的无题诗无疑是爱情诗,并非别有隐喻和寄托。诗人怀念对象是谁?在诗人写作的背景材料已经湮没无闻的情况下,根据无题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诗人的恋爱事迹以及借鉴同时代有关作品来加以考证,用修辞学的观点反复推敲,就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宫女。何以见得,首先请看下面这首无题诗: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清)冯浩《玉谿生诗笺注》云:“此义山在王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观次首绝句固自写供招矣,又何疑焉?”其实,从修辞的角度来说,“阊门”实指宫门,是王宫的一部分,用这部分来代替王宫,修辞学上叫做部分代全体;“萼绿华”即诗人怀念对象之代称。“吴王”实指唐王,这和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汉皇”实指唐皇一样,都是运用讳饰修辞手法的句子。“苑内花”即宫女“萼绿华”,“秦楼客”便不言而喻了。推敲这首无题诗就不难看出诗人怀念的对象是一位宫女。根据这首无题诗顺藤摸瓜,凡在共一条藤上结的瓜,必然是互相牵连的。请看下面一首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清)蘅塘退士手编《白话注释唐诗三百首》注:“这一首或谓其婚于王氏之作”,但从“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两句诗来看,这首无题诗应于开成四年(公元839)或会昌二年(842)诗人任秘书省正字期间所作。若深入考究,“开成四年初入秘书省时,李商隐情绪很高,不大可能发出‘走马兰台类转篷’的感慨,会昌二年重入秘书省,情况就不同了。根据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看,可以进一步推断,它应是这次重入秘书省时所作。”① 而诗人与王氏结婚于开成三年(838),当时诗人是进士,还没有资格“走马兰台”,怎能说这首无题诗是婚于王氏之作呢?
在义山诗集中,这首七律与前首七绝编列在同一组无题诗里,由此可知,这两首无题诗是为同一事和同一怀念对象而作,这不为牵强附会吧!这首无题诗首联描绘相会的时间和地点,更借自然景物来烘托,天时地利,兼而有之,逢此场合,特别情浓。颔联追忆与意中人心心相印的默契,构思精巧,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颈联追忆夜宴的欢娱情景,通过酒暖灯红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