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感情之我见——读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作者:王美春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焦仲卿与女主人公刘兰芝之间的感情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有的评论者认为两人的感情真挚深厚;而有的评论者则认为两人的感情并不深厚,甚至算不算爱情也难说。

我以为,从诗中看,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的感情是真挚而执着的。

诗的开篇有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一段表白:“十三能织布,十四学裁衣。…………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为节省篇幅,就不一一列举原诗句了)这里,既表现了刘兰芝勤劳贤惠、性格刚烈的一面,又道出了她对“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之意见。凡是她不便直接跟婆婆说的话对丈夫则和盘托出。可见,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是不设防的,而刘兰芝确乎受委屈之久。

刘兰芝主动请“遣”,实乃无奈之举,因为她与婆婆的矛盾冲突已不可调和,而并非不爱焦仲卿。在临行之前的闺房里,她吩咐丈夫焦仲卿处置旧物,并叮咛“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可见,她是一个重感情的“焦仲卿妻”。她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等等,这些都表明姑嫂俩平日关系不错,也表明刘兰芝是重感情的。而她劝小姑要“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则表明刘兰芝的善良与教养有素。诗人写刘兰芝流泪,不是在焦仲卿面前,也不是在焦母面前,而是在小姑面前。我以为,这样写,表现了诗人技艺的高超。写刘兰芝在谁面前流泪是有讲究的。当年,刘兰芝嫁至焦家,小姑年龄很小,“始扶床”;而“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小姑年龄虽说增长了,但仍是个小孩,仍旧幼稚天真。对此,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不难想象。诗,毕竟是诗,不是小说,没必要事事道明。面对与之相处融洽的幼稚天真的小姑,没有过错的坚强的刘兰芝在与之告别时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委屈的眼泪了。她在小姑面前流泪,这是极其自然的,也是具有典型性的。诗人安排刘兰芝在小姑面前流泪,艺术效果要好于在焦仲卿面前流泪。而且,这里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刘兰芝与小姑同为女子,刘兰芝的今天说不定就是小姑的明天。请注意,诗中用的是“小姑如我长”!

我们认为,看问题不能简单化,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而应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就对丈夫的爱而言,刘兰芝在内心深处是有矛盾的。因而,诗人写她“遣归”而“严妆”时用“事事四五通”这一异乎寻常的动作来刻画她欲去而又不忍心遽然离去的微妙复杂的心境。如果说,他不爱丈夫焦仲卿,那就必然是巴不得早点离开丈夫,不会“事事四五通”,而是“事事顷刻毕”了。“事事四五通”,表明她还是舍不得离开丈夫的,换言之,她是爱自己的丈夫的。这在此诗其他的表述中也不难看出。

在临别之际,刘兰芝“感君区区怀”,与丈夫焦仲卿相约决不变心(见“君当作磐石”四句),这说明刘兰芝是爱丈夫焦仲卿的,否则,她也不会与之盟誓了。难怪诗中要写到“举手常劳劳,二情同依依”了。

后来,刘兰芝被迫答应再嫁他人(太守之“第五郎”),焦仲卿闻讯赶去与之相会,诗中这样写道:“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从中不难看出,刘兰芝与焦仲卿二人是心心相印的。请注意诗中的“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等句。”

最终,刘兰芝以“举身赴清池”的行动表达了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和控诉。焦仲卿也自缢殉情。两人均以死殉情,这本身也说明两人之间的感情是真挚而执着的。

这里,尚须强调的是:刘兰芝知书达礼,善于变通,曲尽人情。她上堂辞别焦母的一番话,几乎与诗的开头部分她跟焦仲卿的表白自相矛盾:她说“本自无教训”,而事实是她教养有素;她说“兼愧贵家子”,而事实是焦家“妇难为”;她说“不堪母驱使”,而事实是她织布“三日断五匹”,劳绩突出;她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而事实是她与焦母矛盾颇深而“遣归”。这些均显示了刘兰芝的雍容大度、彬彬有礼。

刘兰芝告别小姑,则谆谆告诫,句句含情;告别焦仲卿,却心痛如割,忧心忡忡。在焦母面前,她滴泪不洒,可是,到了小姑跟前,便止不住“泪落连珠子”,而出门登车离开时,又“涕落百余行”,泪泉喷发,毫无抑制。其感情的变化是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有别,是因为场合的改变而相异,这表明她善于变通,曲尽人情。

以上内容,足以说明刘兰芝对焦仲卿的感情是真挚而执着的。当然,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感情也是真挚而执着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