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刘士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人不吃饭不行”。
吃饭,是任何一个物种繁衍和生存最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果说,吃饭的重要性是人生而知之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必要大费口舌,那么问题的关键无疑在于“如何才能吃上饭”。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想吃上饭,首先必须有粮食。粮食不外乎有两种来源:一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通过直接和大自然打交道的农业生产劳动,用人的汗水和勤劳来获得生存所需的食物资源;二是本身不直接参加食物的生产过程,通过暴力掠夺或商业交换的方式,间接地满足他生命中的这个基本需要。如果说,古代的游牧民族和现代的工业文明,也包括后现代的消费社会,都可以通过掠夺和交换来获得它们存在的物质基础,那么对于投生于农业文明中“不幸的农民”来说,也就不可能再有其他事情会比耕地种庄稼还重要。而这一点,也是中国农业文明在解决吃饭问题时最重要的思路和智慧,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想吃上饭,就要种庄稼。
中国的农业文明尽管发生很早,它的生产技术在古代世界中也一直遥遥领先,但由于它的自然地理条件不是太好,所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