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孤舟:漂泊身世的象征

——杜甫诗“孤舟”意象赏析

曹振国

 

  公元765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出蜀后,全家人一直过着船居生活,“孤舟”成了杜甫晚年诗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一、借“孤舟”象征身世命运,借“孤舟”寄托漂泊之感

    公元755年,一场战乱让这个曾经的盛世帝国大厦将倾,杜甫的美好梦想渐渐破灭。从48岁开始,他经历了流亡、陷贼、遭贬、寄居、入蜀、船居等生活变化,十多年来,杜甫漂泊不定、颠沛流离。尤其是出蜀之后,“以舟为家”,“舟”成了杜甫的生活场所。而此时的杜甫除原已患有的肺病之外,又患上了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也逐渐失聪,“老病”更加剧了他自伤身世的漂泊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舟”是表现漂泊之感的最常见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为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愁绪。孟浩然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诗句,刘眘虚也有“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的句子,都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只不过杜甫诗中的“孤舟”意象最为频繁,漂泊之感最为强烈。让人寒心的是,孤舟竟然成了杜甫生命的最后归宿——据有关记载,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杜甫卒于潭岳之间的一条小舟上。生活于斯,最终又死于斯,也难怪诗人对“孤舟”念念不忘了。

    二、“孤舟”与背景对比鲜明,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旅夜书怀》中,“孤舟”是全诗最重要的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借低垂的星空、辽阔的原野、浩荡的长江、朗朗的月光这一阔大而辽远的背景来反衬孤独渺小、漂泊无依的小舟,更能表现诗人孤苦、渺小、凄怆的心境。杜甫在这首诗中非常明显地表现出画面构图的反差效应,“孤舟”在这首诗中是诗人刻意点染的主要意象,它浓缩了诗人的后半生,是诗人漂泊身世的缩影和象征,寄托了身世之伤。

    同样,《登岳阳楼》也十分注意凸显这种反差。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的境象该是多么的宽阔广大啊,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却来了一个极大转变,让视点落在一只漂泊无依的小船上,落到一只载有“老病”之躯的孤舟上,两者的对比反差与《旅夜书怀》完全一致。只不过,在《登岳阳楼》中,“孤舟”不是第一位的意象而已。诗的尾联忽然笔锋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字,把落脚点放在忧国之上,让“孤舟”又成了伤时忧国的见证。

    《秋兴八首》(其一)也不例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前两联对萧索的“巫山巫峡”、波浪涌天的长江以及塞上风云的描摹有实有虚,而且境象阔大。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与之形成的反差效果与前两首非常相似,同样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也将笔触转到伤时忧时上来,体现了相近的创作意趣。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