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贾贤珍

(本文选自《高一版》872期)

《涉江采芙蓉》一诗中的动词如涉江、采、遗、还顾等均没有明确的主语,这样就使人们对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谁产生了困惑。

涉江采莲,以遗远人,既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又用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向远方之人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和守候,再加上“芙蓉”谐音“夫容”,所以涉江采莲之人应该为女子,而“还顾望旧乡”显然是男子。因为在古代,去远方服役、行商或者是求取功名,一般都是男子。他们思念家乡,但是路途遥远,只能遥望寄情。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首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不一致,这样会不会使得诗歌内容显得跳跃而不紧凑呢?

其实,这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全诗是以女子的口吻抒写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还顾望旧乡”这句则是虚写,是女子想象丈夫也在像自己思念他一样思念自己。这种写法张玉谷在《古诗赏析》中称为 “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这样一来,全诗就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开篇几句以女子口吻直接抒写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接着是女子想象远方之人也在思念自己,最后的“同心”二字将异地两人的相思相爱结合起来,表达了相爱而不能相聚的忧伤惆怅。

这种“悬想”手法在其他诗歌中也很常见,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首诗中的“想得”“遥知”两词是由实而虚的标识,而杜甫的《月夜》则全篇都建立在想象妻子月夜对自己思念的虚写上。“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样的写法使得虚实相生,彼此相融,人我一体。

可见《涉江采芙蓉》一诗,虽有人称的变换,但全诗抒情主人公还是一致的。因为有了这一变换,使得诗歌曲折有致,婉曲含蓄,耐人寻味。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