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戏园、戏班子,总是要供奉“老郎神”,又称“祖师爷”。这位“老郎神”,便是我国的司戏曲表演等行业的神。关于“老郎神”的出处,他到底是谁,从哪种崇拜演进而来,一直众说纷纭。
老郎神的面貌似一位中年男人。面白无须,头戴王帽,身上穿着华丽的黄袍。一看这位的面貌衣着,就是一位王公贵族的打扮。
的确,关于其出身最主流的一种说法,是说“老郎神”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唐明皇李隆基(685~762)。中国人往往会将一些实实在在的人渐渐神话。唐明皇作为中国历史最鼎盛时期的皇帝,很幸运地在死后入了神籍,成为了司管戏曲演艺的神,这全源于他生前对戏曲事业的热爱。史书上记载,他曾经自己操持乐器,粉墨登场,和演员一起表演。他还建立了一个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单独的集音乐歌舞演出为一体的单位——梨园。现在的戏曲行也还称为“梨园行”,就是出自于此。那为什么叫做“老郎”呢?在《梨园原》里曾说道:每逢梨园演出,唐明皇总是自己粉墨登场,掩盖住自己本来的面目,在台上戏中的人物关系也不用顾及现实中的身份地位。但他还是皇帝,这牵扯到体统。所以人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尊称其为“老郎”,即“老郎君”。明清时管唐帽的帽型,叫做“老郎盔”,就是从这儿演变而来的。
但是,这只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老郎神”并不是唐玄宗李隆基,而是五代时期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他虽然没有唐玄宗那样创建了“梨园”,但是他迷演戏的程度似乎比唐玄宗还过,他因为喜欢演戏和宠信伶人,甚至导致了国破身死。
李存勖本来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开国皇帝。他父亲死后,给他留下的是一个外有强敌,内无粮草的小地盘。他能够靠自己的智勇双全,夺得中原,成就霸业,很算是个人物。但是,这位在战争时期很有作为的皇帝,一旦夺得天下,便很不靠谱。他自小喜欢演戏看戏,在自以为天下太平之后,便天天和伶人在一起,粉墨登场,演戏看戏,不理朝政。还自取艺名为“李天下”。他身边的伶人备受到他的宠信,可以自由地出入宫中和皇帝开玩笑,侮辱群臣,并且作为皇帝的耳目,刺探臣下。他们权势滔天,百官不但都巴结他们,且他们比那些身经百战的功臣封赏都高,没有尺寸之功,却身居刺史监军这样的权重高位,结果天下大乱。到后来,大势已去的李存勖被自己信任的、被提拔为亲兵统领的伶人郭从谦谋叛,被箭射死。一个伶人捡了一些仓皇丢弃的乐器放在李存勖身上,将他的尸体给烧了。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悲剧的人物由于和戏曲演艺的悲剧孽缘,成为了“老郎神”的另一个可能的来源。
剩下的说法还有几种,比如说“老郎神”可能是齐国的管仲,因为他是妓业之神。而古代“妓女”的“妓”和“歌舞艺伎”(就是演员)的“伎”同源,虽然他们本质不同,但是管仲也就算一种来源的可能性。还有靠着字面意思认为是“二郎神”演变的,这就不一而足了。
【相关链接】
“梨园”的由来
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国家鼎盛,万业兴旺。宫廷里就设立了内教坊、宜春院;长安和洛阳两京还设立有外教堂,集中了大量的歌舞伎乐。但是唐玄宗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就又设立了“梨园”。
据《新唐书·礼乐志》里记载:唐玄宗自己就很通晓音律,又酷爱《法曲》,还选了有资质天赋的伎女三百人,教习于梨园。唐玄宗亲自当老师审查教习,谁要是音律有差错,他马上能听出来纠正。因为是唐明皇亲自带的,所以人们称梨园伎乐为皇帝的梨园子弟。于是,在皇帝的亲自领导下,歌舞演奏的艺人群星灿烂,人才辈出。
通过以上事实可以得出,梨园首先是一个演出创作的机构,其次它是一个演艺教学机构。在后世的千百年里,戏曲演艺的从业者们,从没有忘记过那曾经的光辉历史。所以,“梨园行”这个名字就与对于唐明皇的爱戴和崇拜一起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