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美丽的错误——也谈李白的《静夜思》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并不是李白《静夜思》的最初样子。最早选录此诗的本子是北宋神宗时期敏求编纂,曾巩考次的《李太白文集》。此诗全文是: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第一首是现在流行的,最早见于明清时期的《李诗选本》,当时文人编书,喜欢加点自己的佐料,于是臆改之风盛行,也可能印刷上的失误,则出现了与宋蜀本不同的选本,此后李攀龙的《唐诗选》推波助澜,淹没了最初的样子。宋蜀本是现存最早的《静夜思》选本,在之后的较专业的《全唐诗》及各种李白的集刻本所录《静夜思》文本均与宋蜀本相同,北宋时的选文该是李白的正传。

可是,还是觉得改过的好,这也许是它流行广的原因吧。古典诗歌总以纯写景开始的多,首句看月光,这月色意境就不纯净,有人的“看”掺和,“看”字也俗。再说发现月光一定是看到的,何必多一看字,下面还有望字,一会看一会望的,这读者的眼也有点迷乱了。而着一“明”字,这明才惊动了思乡人,明亮才怀疑会是地上霜,承接得好。李白望的是山月,当时住在山区,但月亮就那么一个,管他山月水月,就改为明月,全人类共享,有共同的记忆多好,况全诗也与山无关,写一山月,就显得陌生狭隘,“明月光”就是和前句明月重复,那也好,这诗这人不都被这明月浸透着,挥不去的乡愁,化不开的霜,多凄美啊。

百度上输入这首诗,发现对“床”这一字的意思争论得很热闹,睡觉的床?座位的床?井边的井床?近有人考证是胡床、马扎……哎,鲁迅活着又骂考据癖了,要弄明白除非去问李白,可惜他老人家已百年百年之后。我看什么床无关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要说与思乡想家最靠谱的还是睡觉的床,最亲切。宁愿是个美丽的错误,家喻户晓的还是理解为这睡觉的床。远在他乡,最难熬的是深夜独处,想念家里温暖的床,温暖的妻子孩子,说是个马扎之类的坐具,李白这深更半夜的坐着发呆?说是井边井床,李白在院子的井边溜达?都不如让月光照到这睡眠的床前。南北朝女才子鲍令晖写过一首《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和李白这诗意境类似,也是明明的写这月光进入了卧室,“仰头”与“举头”一个意思。《古诗十九首》第十一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也许李白受了这些诗的影响。

否定是睡觉的床的人还说在床上怎么举头低头的看月?一时好多人竖起大拇指,高见高见。呵,被忽悠了。再看这首诗,人家李白也没说在床上躺着忘明月啊,说床前明月光,也不能证明李白躺在床上,也可能在床边独步什么的;再说就是躺在床上,看到月光,睡不着啊就起来了,沉思便望月怀远,张九龄就写过这么一个女子望月怀远:“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不也是从床上起来又回到床上的。清人章燮在《唐诗三百首注疏》中就如此解释:“床前,则人已睡矣。‘疑是地上霜’,则披衣起视矣……一夜萦思,踯躅月下,静中情形,描出如画。”如今的人争来争去,原来古人早就看穿了。不说这个床了,逮住人家李白的床不放,让这大诗人安生的睡吧,晚辈只是来欣赏你的诗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