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从“斩蛇”到“与蛇共舞”——读《李寄斩蛇》


对李寄斩蛇这个故事,假如我们撇开它作为课文的性质,而是仅仅当成一个寻常的故事来看,就大大的有意思了。
故事中交代得很清楚,为什么会让这么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冒这么大的风险去与大蟒蛇搏斗,是因为“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都没有办法:“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想来个别的人同样没有办法。
一个小姑娘,仅凭个人之力,就能办好的事,手握更多资源的“有关部门”就真的没有办法,还死了那么多人?——当然,故事正好利用这一对比,“表现了李寄的勇敢智慧,暴露了官吏的昏庸无能”。
李寄也确实勇敢智慧。而对于各级官吏,则恐怕不能仅仅当做一般的“不作为”来看待。这里面可能隐藏着更多的、比“无能”更严重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东西。
另一个极易被人忽略的问题是,在整个事件当中,“巫祝”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他们又为什么要那么做?“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就是这个原因,让九个童女失去生命,让可怜的父母失去孩子。
正如“西门豹治邺”中的巫祝一样,那个是用孩子祭河神,这个是用孩子喂蛇。
多少年来,无论是教科书也好,是老师也好,一般地都用“封建迷信”来解释这个事。但是,我总觉得有点牵强。因为善良的人们,总是容易把有些人和事想得过于简单化。

偶读历史,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从历史上看,不管哪种社会类型,也不管那个时期,统治者都是在不遗余力地,号召和提倡老百姓做好事;也总是承诺要给老百姓做好事。
这一点,无论是腐朽的晚清,还是最腐败时的民国,或者造反起义的太平天国,抑或是罪恶的法西斯,包括日本侵略者在内,都不例外。竟然没有一个去号召或提倡让老百姓去做坏事的(当然,“好”与“坏”的具体标准由他们规定)。
二,凡是统治者(包括从上到下各级),想要做的、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不管什么事,不管什么原因,也不管什么情况,都是无可置疑的“好事”,是不可动摇的“正确”、“正义”;直到这个统治者的统治玩完为止。
与这一有趣的现象看似无关的,恰好又有现实中的两件事,刺激了我的神经。
第一件事:“近日,官方一口气公布了过去十年基尼系数。数据称2008年以来,显示贫富差距的中国基尼系数逐年回落,但因为与民间感受有落差,引来微博上一片哗然。经济学家许小年称,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引自《财富周刊》第273期a1版“嘴大漏风”)。
第二件事:“人保部负责人1月8日特意提到,中央机关新录用的来自普通家庭的公务员达到90%左右。

点击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