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有这样的文字:
(1)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事实根据。
(1)句话的毛病是“小猴子吃麻花——满拧”,成语‘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时宋玉的《风赋》,原意是“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而这句话刚好把意思给弄反了。
其实,原句中的成语使用是正确的,教材把“空穴来风”的今义弄反了。
这里就必须厘清“空穴来风”的“本义”和“习用义”。
“空穴来风”出自宋玉的《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枳,灌木或小乔木;句(gāu),今通“勾”,意为弯曲;空(kǒng),今通“孔”,意为洞穴;穴,窟窿。全句的意思是:我听老师说,枳木弯曲处招巢,孔穴(中通)处招风。比喻消息、传说定有原因,不会凭空而起。白居易《初病风诗》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中的“穴”,用的就是本义。理解“空穴来风”本义,关键在于认识到古代的“空”即“孔穴”,而“空穴来风”的本义就是:(门户等)一旦有了孔穴,就会(因中通)而来风。由此比喻事情的发生、流言的出现势必有其原因,即“事出有因”。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人将“空穴来风”误理解为其相反的意义“无中生有”,并且这种误解相当普遍。据检索1995年1月1日至2005年4月1日的《人民日报》,共得到63则“空穴来风”用例。其中除少数几例是属于纠错性质的以外,59例全部是指“无中生有”或“传言没有依据”。另外,把“空穴来风”理解为“没有根据、没有原因、无中生有”,从时间看,至少在解放前就这样用了;从范围看,几乎整个华语圈都在用,如文学家梁实秋、台湾历史小说家高阳、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等都曾这么用过。可见,在当今的语言应用中,无论是名家笔下还是正规媒介,“空穴来风”多是作为“无中生有”来使用的,这种“误用”已成“习用”,成了一种“约定俗成”。
正因为此,“空穴来风”除有其本义外,又有了其“习用义”——“无中生有”或“传言没有依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对“空穴来风”的解释就兼顾了“本义”和“习用义”:原比喻出现的传言都有一定原因或根据;现指传言没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也关照了这个成语意义演变的过程:“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见于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其他一些辞书如《辞海》《辞源》等都注意了这种语言现象,解释了“空穴来风”的“习用义”:比喻流言乘隙而入。可见,“空穴来风”之“无中生有”义,既被社会广泛应用,又被收入诸权威辞书。
至于“空穴来风”为什么由“事出有因”义转为“无中生有”义呢?一般认为,多源于人们没意识到“空”是“孔”的通假,将“空”望文生义为“无,没有”,于是就成了“无穴(而)来风”,即“无中生有”。这个最初偶然发生的误用,慢慢演化成一种集体行为,逐渐得到全体使用者的认同与应用,并最终成为“习用”。我们应当尊重这种“约定俗成”。
这样看来,在“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事实根据”中,“空穴来风”的用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