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国国学底蕴深厚,国学中的传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华夏民族的意识形态,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也是一个文化系统的基础和源头。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当前涌现的国学热潮,有盲目跟风之嫌,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国学经典进行一场“选美”。
首先,应对国学活动的目的进行“选美”。国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营养,从而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抵制现代社会流行的泡沫、垃圾文化,让我们的孩子在受到经典浸润的同时,将民族文化精粹一代代地传播下去,这也是我们一些教育家、学者的美好愿望。但从中小学所开展的国学课中不难发现,不少国学课堂既无清晰的教学目标,也无可操作的教学规划,大部分都只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简易的读本。试问,这样开展国学教学,除了应付检查做做表面上的功夫外,对文化的传承、思想的洗涤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吗?因此,明确国学课的教学目的至关重要,不能让国学课成为某些学校赚钱的手段。
其次,应对国学内容进行“选美”。对待国学,我们要坚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国学作品中充斥着 “三纲五常” “尊卑长幼之序” “圣君意识”等内容,这些东西都与古代封建社会体制有着密切的关联,与我们当代文明社会所倡导的“平等” “民主” “法制”是相对立的,如果我们一味地照搬原读本的内容,把这类东西原封不动地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无疑是在扭曲学生的价值观,腐蚀学生的心灵,这样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地选择国学教育内容,不但要“去其糟粕”,还要考虑所选内容是否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后,应对国学教师进行“选美”。大多数中小学的老师是由语老师兼任的,语文学科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主学科,这样分担两门课,由于受时间、精力等因素困扰,必然会降低授课的质量。再者,有不少语文教师本身的国学功底不过关,让这些教师兼任国学课教师显然难以让人放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师资,进行专业培训,打造专业的国学教师队伍。这样就使语文教师避免了兼课之苦,又能让学生得到比较专业的国学教育,避免国学学习过程中单一的“诵读背”方式和对文本理解的舛错。因此,专业的国学教师是国学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国学教育的大舞台上,我们只有经过层层筛选,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古圣先贤们的智慧火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