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酒杯称谓知多少

孟凡玲

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国的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酒杯作为装载美酒的用具,千百年来种类不断发展变化,称谓也是五花八门。现将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几种酒杯的称谓列举如下。

樽(本作“尊”): 读音为“zūn”,盛酒器,鼓腹侈口,常有各种动物形象。诗词歌赋中常见“樽”这一称谓,使用较为普遍。比如,唐·李白《行路难》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将进酒》中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觥:读音为“gōng”,古代酒器,多为青铜制成,器腹椭圆,有流及鋬,底有圈足,有的有兽头形器盖,也有整器作兽形的,常附有小勺,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比如,《诗经·周南·卷耳》中有“我姑酌彼兕(sì)觥”(我姑且用那个兕牛角杯斟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考古学家发现有的铜兕容量确实比通常酒杯大,所以后人常泛称大酒杯为觥。

觯:读音为“zhì”,古代酒器,由青铜制成,形似樽而小,或有盖,用作饮器,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比如,《礼记·檀弓下》中有“杜蒉洗而扬觯”。这句话是杜蒉委婉地劝谏晋平公不该在大臣去世之际饮酒作乐时说的,后来“扬觯”一词便被用来指君受谏停乐。

觞:读音为“shāng”,原指盛满酒的酒杯,后泛指酒器。例如,《说文·角部》中有“觞,觯实曰觞,虚曰觯”;晋·陶渊明《五先生传》中有“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爵:读音为“jué”,古代的一种饮酒器,青铜制成,三条腿。例如,《礼记·礼器》中有“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左传·庄公二十一年》中有“虢(guó)公请器,王与之爵”。另外,根据《礼记·礼器》的说法,爵与角常用来区分尊卑。

角:读音为“jué”,古代酒器名,青铜制成,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出现于商代和西周初期。例如,《礼记·礼器》中有“宗庙之祭,尊者举觯(zhì),卑者举角”。

觚:读音为“gū”,古代酒器,青铜制成,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例如,东汉·王充《论衡·语增》中有“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孔颖达疏引《五经异义》中有“古周礼说:爵,一升;觚,二升。献以爵而酬以觚”。由此看来,觚比爵的盛酒容量要大一倍。

罍:读音为“léi”,古时一种盛酒或水的器具,青铜或陶制成,圆形或方形,小口,广肩,圈足,有盖,肩部有两环耳,腹下有一鼻,形似壶,盛行于商、周。例如,《诗经·周南·卷耳》中有“我姑酌彼金罍”;郭璞注《尔雅·释器》中有“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中有“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卮: 读音为“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圆形,有小把。例如,《玉篇·卮部》中有“卮,酒浆器也,受四升”;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战国策·齐策二》中有“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

远古时代,酒最初用来祭祀神灵、天地和祖先等,后来逐渐演变为天子、诸侯、贵族等特权阶级独享的饮品,再到如今成为平民百姓饭桌上的平常之物,酒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衍生出了深厚的酒文化。酒器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很多已经被淘汰,或者有的已经因为沦为生僻字而不再沿用,但熟悉常见的几种酒器的称谓对我们阅读古书还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第一中学)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