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是人在社会上活动所使用的个人符号。交际时,自称一般用名,称人则用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的意义也可能是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的意思),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的意义还有可能是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圣”)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