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冲和淡泊一唱三叹——谈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言此意彼”的手法

作者:肖旭
苏辙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洵的儿子、苏轼的弟弟,父子三人在当时都以文章著名,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又同名为“唐宋八大家” 。
苏辙的散文有自己的风格,他哥哥苏轼曾在《答张文潜书》中评价说:“冲和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他是说苏辙散文,感情平和,文笔挥洒,行文委婉,迭宕起伏。苏辙的文集《栾城集》中的《六国论》、《上枢密韩太尉书》、《黄洲快哉亭记》等,都是很能体现他散文风格的名篇。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辙十八岁,与兄苏轼,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之下,离开家乡四川眉洲眉山,进京应试。苏洵的好友张方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给当朝大臣韩琦、欧阳修写了推荐信。苏氏父子三人一路经过了咸阳、长安、洛阳等这些秦汉时期的故都,又亲眼观赏了终南山、嵩山、华山这些天下名山,目睹了奔腾的黄河激流,他们大开了眼界,感受到了祖国天地的广阔,历史的悠久。这次东行历时了两个多月。后来到了北宋当时都城汴京(今开封),又被京城的繁华壮丽所深深吸引住了。嘉祐二年(1057)正月,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主考官是礼部司郎、兼翰林学士的大文豪欧阳修。宋代的进士考试,要经举人考试、礼部考试、礼部复试和皇帝御试等多次筛选。苏轼兄弟顺利通过了礼部考试及复试,而且名列前茅。三月宋仁宗殿试,兄弟二人同登进士及第。这一年苏辙才19岁,正值少年得志,喜气洋洋。苏氏父子三人受到当朝大臣韩琦、欧阳修的推重。而三人文章也在京师得以盛传,名动一时。这正像苏轼后来在一首【沁园春】里所回忆的那样:“那时共客长安,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