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鉴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陈友琴

最近收到杭州友人寄赠两种《西湖诗词选》,选了自唐迄今许多诗人的作品,足以供爱好杭州西湖的读者们畅快地吟诵了。

可惜我向来爱读的清代著名的钱塘(今杭州市)诗人厉鹗在杭州写的许多诗一首也没有选。我个人是有嗜痂之癖的,特地在本文中谈谈厉鹗在西湖写的各体诗,并附带谈他辑录的有关西湖的《湖船录》。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人。著有《樊榭山房集》。 《四库全书提要》说他的诗“吐属娴雅,有修洁自喜之致,绝不染南宋江湖末派。……”《清史·文苑传》说他的诗“幽新隽妙,刻琢研炼,尤工五言。取法陶、谢及王、孟、韦、柳,而别有自得之趣。兼长诗余,擅南宋诸家之胜。……”

厉鹗住在杭州的东城,著有《东城杂记》,此书很有史料价值。其中如两宋,元、明间的异闻轶事,如关于古杭东城的名胜、古迹、文物及其来历;以至诗、文、词的题咏等等,无不博雅清丽,引人入胜。其他著作如《宋诗纪事》一百卷,《南宋院画录》八卷,又著有《辽史拾遗》、《湖船录》等。这里先谈一下他的诗。
《晓登韬光绝顶》五古云: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冥搜灭众闻,百泉共一响。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坐深香出院,青靄落地上。

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韬光是唐朝的一个诗僧,据《咸淳临安志》:法安院在灵隐寺西。唐长庆(82l——824)中,有诗僧结庵于院之西,自号韬光。常与白乐天倡和。

厉鹗的这首五古是写晓登韬光绝顶的景象。霜磴一联写“晓登”;“穿漏”一联写竹林;“冥搜”以下四句书跻攀绝顶;“小阁”以下四句写眺远以及所处境界的清幽。末二句用怀念白乐天愿弃去尘鞅作结束。这首五古贴切韬光,值得细加玩味。

同时他又写了《灵隐寺月夜》、《冷泉亭》两首五律, 都是“幽新隽妙,刻琢研炼”的好诗。
以上是写灵隐附近的作品。至于写湖景的,如《晓至湖上》: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能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句句说的是水,寒雾笼罩湖面,船开动时.折断芦苇,刚出山的太阳,照耀着野凫展翅于水上,读之叫人如同身临其境。

又如《夏至前一日同少穆耕民泛湖》七律云:

雨后看山绿绕城,镜裀初卷半湖明。

荷边鱼在泉中戏,桥上人从画里行。

料理酒杯无俗物,销除席帽足闲情.

水风忽送凉如许,摇曳新蝉一两声。

写湖上初夏二景,绿色绕着钱塘,镜裀是说明镜里的衣身,刚刚卷起,使得半个湖面都明亮起来。裀通茵,《晋书·刘实传》:尝诣石崇家,见有绛纹帐,裀褥甚丽。用“镜裀初卷”,形容雨后湖光,颇隽妙。颈腹二联既写湖鱼在水中游戏,又写桥上行人。酒能清除俗气,更不用席帽拘束,以见出闲情逸致。末二句用蝉声点缀夏至,更现出情思飘缈,余韵不绝。
《早春游湖上圣因寺[①]四首》:

千峰皴粉雪初残,趁得闲身自在看。

日色未高船放早,游人应不畏春寒。

琉璃地滑碧无痕,多少垂杨绕寺门。

才试东风丝已动,旧栽新种尽承恩。

禅寮一半琐窗开,上尽回廊更上台。

想得天公营构巧,湖光高下逐人来。

绝顶亭虚眼倍明,雪消云并画兰生。

谁能唤取张春水,共赋苏堤绿涨平。

这四首绝句刻画湖上的早春,可以和白居易所写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争美。读者试比并读之,自然会欣赏他们的手法各有高明之处。刻画湖光山色,更加上要烘托出早春,这就要看诗人的本领了。四首绝句处处有早春景象,如“不畏春寒”、“才试东风丝已动”、“天公营构巧”以及“雪消云并画兰生”等句,里面都有“春”字,也都有“早”字。
末一首中之“张春水”,为宋西秦张炎(叔夏)之别名。末句原有注云:张叔夏春水词,为古今绝唱,人以张春水目之,邓牧《伯牙琴》中称“玉田《春水》一词,绝唱今古”。为了让读者易于欣赏起见,特抄张叔夏(玉田)词如下:

南浦    春水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却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从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张炎《山中白云词》卷上

厉鹗说:“谁能唤取张春水,共赋苏堤绿涨平?”可见他对于这首春水词是极为欣赏的。《春水》一词的好处也就在句句切合春水,字面上不现出水字,也不点出春字,可是你仔细体会,从头到尾,都暗中不离春水的精神。厉鹗的诗意也同样是耐人吟味的。

他还有《雨中泛舟三潭同沈确士作》七古一章:

一雨湖山破清晓,云外诸峰殊杳杳。

问谁著眼到空蒙,只有斜风吹白鸟。

斜风忽断縠文铺,坏塔平林乍有无。

浓拖高柳三升墨,乱打新荷万斛珠。

画船低似荷花屋,瑟瑟梢梢闲芦竹。

可惜今宵五月寒,不同我友三潭宿。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一般关于三潭印月的诗词,大都是写三潭上的月色,象厉鹗这样写雨中泛舟三潭的却不多见。

他还有《早春登孤山四照亭》七绝云:

涩蹬盘回竹尾斜,东风先入梵王家。
吟筇更上梅多处,四照山光四照花。

关于四照亭,在《樊榭山房文集》卷六中有《秋日游四照亭记》,说四照亭在圣因寺后孤山巅,宋辨才师有《四照阁怀少隐学士诗》。周少隐,紫芝之字。自号竹坡居士,安徽宣城人,有《太仓稊米集》。少隐说:“关氏四照阁在孤山,部使者至京,神宗问:关氏四照阁何在,部使者失对。按关氏名鲁,钱塘人,生六子,皆举进士。景仁、景山最知名。……阁盖其家所创。阅世既遥,芜没莫辨,此四照亭之始为四照阁也。”樊榭接着又说:“今上御宇之初,以西湖行殿为寺。尚书彭城公建旄于浙,政优人愉,领宾俯眺,山环水合,谓地宜亭,揭其名者无以易乎关氏之旧,至彻上听,御书‘云峰四照’四大字以賜,于是刻之金版,悬之绣楣,山祇水仙,抃骇诃卫,此四照阁之复为四照亭也。……”

读了以上的记载,我们游四照阁的旧址时,可了解其变迁的大概。读厉鹗的这首七绝,可知道所谓“梵王家”和宋辨才和尚的关系。至于“吟筇更上梅多处”,说明孤山之梅在那时盛开的景象;“四照山光四照花”的景色,不禁令人神往。当然,今日这里的“山光”和繁花比往时更为清幽、明丽了。

他还有《雨后坐孤山》七律云:

林峦幽处好亭台,上下天光雨洗开。

小艇净分山影去,生衣凉约树声来。

能耽清景须知足,若逐浮名愧不才。

谁见石栏频徙倚,斜阳满地照青苔。

小艇、生衣一联为前人所没有写到的佳句。末二句刻画雨后,尤为潇洒绝尘。

《湖心亭大风快凉得绝句二首》:

西北云多失柳阴,快风特地扫烦襟。

不成飞雨阑干外,凉杀沙边两睡禽。

湖上青山深几重,纷然幽绿舞长松。

何人为唤昭华手,横笛吹惊水底龙。

描绘湖上大风凉爽,尤其切合湖心亭。所谓“昭华手”,根据《西京杂记》:“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笛长二尺三寸,六孔,铭曰昭华之琯。”厉鹑诗意是说:什么人能唤出“昭华之琯”那样吹笛名手,奏起佳曲以惊起水底的蛟龙来呢?

其他古近体诗歌唱西湖之美的佳篇,不能尽录。最后要提一下厉鹗另有一种有趣的佳编叫《湖船录》,和西湖有很大的关系。他说:西湖风漪三十里,环以翠岚,策勋于游事者,唯船为多。秀水朱竹垞(彝尊)先生,作《说舟》一篇,其命名有以形者,有以色者,有形色杂者,有以姓者。至“总宜”之名,洵孟公之标致矣。余暇日繙寻故册,自宋元来及近时耆旧所造,又得数十条,连缀于后,其出于先生者,间有增注,都为一编,传之士友间以为湖上故事云尔。雍正丁未竹生日钱唐厉鹗书于无尽意斋。

湖上轻舟或大舫各有美妙的名称,厉鹗辑为一卷。此书见世楷堂印《昭代丛书》中,略举船名于下,以示一斑:

龙头  白乐天诗:小航船亦画龙头。    .

明玉  乔梦符《沉醉东风》云:明玉船,描金柳,碧玲珑凤凰山后。

戗金  张小山《寿阳曲》云:醉归来晚风生嫩凉,戗金船玉人低唱。

游红  申屠仲权诗:红船撑入柳阴去。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钱思复诗:红船大于屋,坐客不能满。

百花  邓退庵《湖山送杭庠皮司训诗》:今日独为千里客,何时重上百花航。

十样锦  钱复亨诗:谁家楼上停歌舞,又上西湖小锦船。

头船  大者谓之头船。马虚中诗:豪家游赏占头船.

车船  贾秋壑(按即南宋贾似道)所造。船上无人撑驾。但用车轮脚踏而行,其速如飞。

鹿头  杨廉夫诗:鹿头湖船唱赧郎。

瓜皮  杨廉夫诗:小小渡船如缺瓜。欧阳彦珍诗:瓜皮船子送琵琶。张大本诗:瓜皮船小歌竹枝。周正道诗:瓜皮船小水中央。

总宜  取东坡“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名焉。李宗表诗:总宜船中载酒波。凌彦翀诗:几度涌金门外望,居民犹说总宜船。

(以上俱见竹垞翁《说舟》)

螭头  苏东坡诗:映山黄帽螭头舫。张伯雨诗:柳长渐碍螭头舫。

摇碧斋  李伯纪诗:云深不见孤山寺,风急难乘摇碧斋。

共有九十个名称,不能尽录。这虽然是好事文人装潢风雅,但也可见昔日湖上之胜。震泽杨复吉所作《湖船录跋》云:“余于辛丑初夏,尝至湖上,泛舟永日,爱其轩敞。曾有留题,每谓坐乌篷白舫,荡漾绿波,不啻登仙,虽终其身无厌。今得樊榭先生玆录,恍若扬舲击汰于水天一色中,更不禁悠然神往矣!”

前面谈了厉鹗在西湖写的少数古近体诗,以示一斑。更用厉鹗所辑《湖船录》作结,也许可供今日旅游佳宾参考。

--------------------------------------------------------------------------------

[①] “圣因寺”原在孤山之麓,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南巡驻跸之所,有圣祖行宫,雍正时改为圣因寺。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南巡亦驻于此。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