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江村美景 诗人闲情──杜甫《江村》与高启《初夏江村》比较谈

作者:郭志明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 甫《江 村》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是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高 启《初夏江村》
上录两首写乡村的诗,反映的都是夏天临近江边的乡村的景和事。由于作者观察细致,写得又十分逼真、形象,所以读起来使人倍感亲切。两位作者,一是唐代的杜甫。杜甫一生,正处安史之乱前后,动荡的时代使他一生颠沛流离,吃尽苦头。本诗所反映的,则是辗转奔波中难得的清静,反映了诗人追求清雅恬淡生活的一种心境。一是明代的高启。高启生活的时代,相形之下,社会比较安定,所以他有较多的精力去欣赏自然美景,去发展自己的文学天赋,他与杨基、张羽、徐贲 “吴中四杰” 的美誉之所以形成,也与其时的社会时局有关。但不管怎么说,不同诗人的同题材诗作,还是有许多相似的动人之处,给读者以无穷的艺术享受。

1.都十分注重氛围的创造
杜诗突出的是农村生活的“幽”。一、二句总写“境幽”。一座村庄,被清水环抱,似与外界隔绝,尘世的喧嚣自然波及不到它,外面的人望着村庄,也会认为是“独立王国”。三、四句写“物幽”。燕子飞来飞去,在林间穿梭,在梁上为巢,无人打扰,自由自在,而水中的鸥鸟则一会儿掠水而飞,一会儿相偎岸边,无忧无虑,尽享快乐。五、六句写“人幽”。老人呢,无劳作之苦,甘享晚年,他们在纸上画着棋局,静着时也来杀它一盘,多么开心;小孩呢,则喜欢垂钓,拿着大人用的针,敲敲打打,做成鱼钩。总之,男女老少,各得其乐,太平盛世,人人畅怀。七、八句写“己幽”。在如此环境之中,自己多病之躯也无过多的烦恼,而是只求有治病保身之药,过上太平无虞的生活。这样,整首诗紧紧扣住一个“幽”字,由总写而分写,由写物到写人,由别人到自己,将环境之幽和人情之幽表现得十分强烈,把清雅恬静的生活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高启的《初夏江村》则以一个游人的身份,按照行踪顺序,突出了夏初农村生活的生气勃勃:一、二句交待行踪,暗示了农村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景象。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村,在树木丛生之中,断然是农家集中之处,“绿树村边合”,自然别有意趣在其中。三、四句写农村动物之乐。初生的水鸟在藕叶间游来游去,翻动着莲叶,而微微风中,飞燕斜擦,掠起桐花飞扬。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捕鱼的小艇停在渡口,人们自然可以想象白天渔父劳动的欢欣,而树林外不时传来缫丝的纺车声,可见农妇们正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七、八句则点明“黄梅时节”,以雨后一路鸣蛙声,更增添了一份生机、一份乐趣。综观整首诗,诗人以欢快明朗作为全诗的基调,多角度渲染描绘,创造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都善于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逼真的描绘

描写事物容易,但要写得传神则并不太简单,关键是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征。杜甫和高启两位诗人虽身处不同时代,但再现乡村风光,却都能从对象的特征出发,进行刻画。杜诗写江村的形势,是“清江一曲抱村流”,一个“抱”字,形象地再现了江村的地理形势,为诗歌表现恬静的艺术氛围奠定了基础。而“长夏江村事事幽”中的一个“幽”字,则是本诗的“诗眼”,勾联起各句,统摄住全篇,真是一字经纬,一线贯珠。诗人写燕、鸥,分别以“自去自来”和“相亲相近”两个词语来形容,不仅有力烘托了全诗的清幽气氛,而且将这两种飞禽的形象、心理和盘写出,也让读者对诗人的内心世界有所悟觉,实在是精妙之至,欲换一个词也不行。写老人和小孩的活动,诗人更是精心选择,以“画纸为棋局”,突出了老人特殊的兴趣爱好,表现了他们做事的极其认真,而以“敲针作钓钩”,则较好地表现了孩子的幼稚天真,让人顿生爱怜之心,真是传形传神,韵味十足。高诗叙述诗人在乡村行走,用一“步”字,可见诗人被乡村美景所吸引,不忍破坏环境的清静,行走起来也是轻脚细步,显出一种既悠闲自得又小心翼翼的情状,与“轻衣软履”又很好地照应。写水中乳凫,用一“翻”字,写风中飞燕,用一“拂”字,活现出这些动物的生气勃勃,充满灵气,它们在风中水中多么自由自在、活灵活现,而藕叶的翻动、桐花的拂起更增添了一点诗情画意。写渡头渔艇,用一“横”字,使人想起了“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句,创造了一种清幽闲适的意境,也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的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而写村中缫丝纺车,用一“响”字,自然为画面添声,于静中更添一份幽,也再现出了农村家家户户辛勤劳作的场面。总之,两首诗写江村之景,作者都是精心遣词,以将事物特征写出,从而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都注重形式的整饬而优美,读之琅琅上口

这两首诗都是七律,诗人在形式上都非常讲究,给人一种形式美。首先,两诗都十分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布局模式。首联总起,突出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写自然之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再现农村人的生活情景和精神状态,尾联则点明写作之意。这里,高启诗的尾联尽管没有写诗人自己怎么样,但借写景,作者的志趣还是表现得十分清楚的。其次,两诗都精心设“诗眼”,以之总绾全篇。杜诗比较显明一点,以“幽”作为全诗的轴心,而高启的诗初看不明,其实是以一“步”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点明了全诗清幽恬静的氛围。第三,两诗的对仗都十分工整。除首联和尾联外,两诗的颔、颈二联在对偶上都很讲究。杜甫的诗,颔联,“自去自来”对“相亲相近”,形容词相对,“梁上燕”对“水中鸥”,偏正结构相对;颈联,“老妻”对“稚子”,“画纸”对“敲针”,“为棋局”对“作钓钩”,可以说是针缝线密,浑然天成。高启的诗,颔联,“水满”对“风疏”,主谓结构相对,“乳凫”对“飞燕”,偏正结构相对,“翻藕叶”对“拂桐花”,动宾结构相对,颈联同样对得很好。如此工对,创造了诗歌的整齐美,看上去舒心,读起来爽口。第四,两诗都讲究押韵。杜诗偶句押韵,“幽、鸥、求”都很合辙,高诗则一、二、四联押韵,“家、花、蛙”都压“a”韵,与全诗的基调相吻。由于两诗不仅内容优秀,而且形式优美,所以都成为古代诗苑的精品。

当然,两诗在表情达意和谋篇布局上也各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两诗表达的题旨不尽相同。上文已说过,杜甫身处动荡时代,飘泊无定,心力交瘁,所以很渴望能过上安静恬淡的生活,这既指自己能居有定所、作有所乐,也指社会能安定、人民能各得其所。这种倾向在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诗人多层次突出“幽”,反映的正是内心的情结。高启的诗则不一样,全诗将作者自己置于其中,写自己的视觉所见和听觉所闻,着力反映的是江村生活的引人神往,表现了诗人的一种闲情逸致。其二,两诗的构思角度有异。杜诗为表达自己的情愫,以“一字经纬”法布局,紧扣一个“幽”字,从物、人、己多角度渲染,而高启是以欣赏者的姿态出现,所以以“移步换景”的手法谋篇,调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来再现黄梅时节的乡村景物,藉画面叠现来实现艺术效果。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