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肖旭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是一篇明代的拟话本小说。它的本事主要来自《明史·沈炼传》和明江进之《明十六家小传·沈小霞妾》(亦见冯梦龙《智囊补》),前者为正史列传,后者系传闻野史。拟话本作者将它们连缀成篇,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材料和许多丰富精彩的细节,用“说话”人的口吻敷演出来。

这篇小说是写忠奸斗争的。忠奸斗争贯串于封建社会的始终,而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的忠奸斗争则表现得特别激烈。明代长期的阉党擅权和内阁争位,以及处于被排挤,被打击地位而又富于正义感的一部分中下层官吏要求开放言路,改良内政的斗争,构成了明代忠奸斗争的主要内容。明世宗朱厚熜朝,以趋承后宫,结托宦官、并善于先意逢迎、取悦皇帝的严嵩为相,他把持朝政,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例行逆施,排斥异己,残害忠良,形成了明代历史上昏天暗地的严党专政时期。由于严党实行恐怖残酷的血腥统治,因此不断激起富有正义感的朝野之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场斗争。

小说开头即写严嵩“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门,皆其心腹爪牙,但有与他作对的,立见奇祸,轻则杖谪,重则杀戮,好不利害!”并进而写到“朝廷宠信(严嵩)甚固”,“严嵩父子恃宠贪虐”。这就不仅写出了严党专政的腐败和暴虐,而且还暴露了当时“至尊”皇帝朱厚熜的昏庸无能。由于小说本事的局限和情节发展的关系,严嵩、严世蕃没有过多地出场,但仅从一次公宴上严世蕃的巨觥飞酒,揪了耳朵强灌马给事,以及马给事和众官之不敢置一辞来看,严氏父子的胡作非为和嚣张气焰就可见一斑了。此后写他们报复沈炼,将沈炼“发去口外为民”,并命干儿子、宣大总督杨顺,心腹御史,宣大巡按路楷,阴谋杀害沈炼父子,则更写出了严氏父子及其党羽的阴险、毒辣和残暴。小说在写杨顺、路楷的时候,还写到他们在外族入侵时不敢出兵救援,而在敌兵退后,却杀平民首级去兵部冒功,后来又捕杀白莲教余党,并把白莲教的罪名栽到沈炼身上,结果了沈炼的性命,则进一步暴露了严党在对内对外问题上的罪恶多端及反动立场。这些上自天子权相,中及御史、总督,乃下至走卒,如后面写到的张千、李万等等人物及其所作所为,正反映了明代严党专政时期的社会黑暗面。

另一方面,小说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描写和歌颂了沈炼等正面力量的反权奸斗争。这也是小说的重点和脊梁。在严党势力熏天赫地的情况下,沈炼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揪住严世蕃的耳朵灌酒,大灭奸党的威风,这不仅表现了沈炼本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而且也表现了正义对邪恶的震慑力量。事实上,沈炼的斗争也决不是孤立的。他为弹劾严嵩父子获罪口外,就得到了贾石等保安父老的无限敬仰和热情照顾。在统治阶级内部,不论在朝中还是在地方,也都有人在或明或暗地支持或保护沈炼的正义斗争。因此,沈炼的斗争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他是朝野正面力量的一个代表。

在封建社会里,忠臣反对奸臣的斗争虽然都是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但奸臣当权,则意味着封建统治的更加反动和残暴,社会政治的更加黑暗和腐败,内忧外患也就更加深重,人民的生活乃至生命安全也就更加没有保障。我国历史上许多反权奸斗争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响应和拥护,许多反权奸斗争故事之所以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就是基于上面这样的历史事实,就是说,它们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群众争脱苦难和反对暴政的愿望与要求。这也是这篇小说以及这类文学作品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在艺术上最值得称道的是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以沈炼和闻淑女更较出色。小说写沈炼“有文经武纬之才,济世安民之志,从幼慕诸葛孔明之为人”,显然作者是把他作为忠臣义士来塑造的。“因此生性伉直,不肯阿奉上官”,这就决定了他必然要与严党专政所造成的“开言惹祸苗”、“只有奉承高”的社会政治局面发生矛盾。正因为他生性伉直,所以他才能够在公宴上为马给事打抱不平,正因为他素慕诸葛孔明之为人,所以才与权奸势不两立,才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揪住严世蕃的耳朵灌酒,搞得严世蕃下不了台。这个场面是写得那么有声有色,干净利落,一下子就把沈炼的形象突出起来。随后他便“一不做,二不休”,明知严氏父子“朝廷宠信甚固”,“言而无益”,也要奏他一本,“只当作张子房在博浪沙中椎击秦始皇,虽然击他不中,也要与众人做个榜样”。上书招来的是“重打一百,发去口外为民”,对此他毫不在乎。到了保安,依然故我地进行反严宣传,还用稻草扎成严嵩、秦桧、李林甫三朝奸相的偶像,叫人千箭万射,以泄刻骨仇恨。后来还面对面地上书揭发严党杨顺祸国殃民的罪行。通过上面这一系列的形象描写,即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大义凛然、嫉恶如仇、不计个人利害安危而百折不挠的反权奸斗争的英雄形象。

闻淑女主要是通过她与严党爪牙张千、李万的周旋斗智来塑造的。这个人物一出场就不同凡响。她是为了丈夫,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主动向封建势力进行冲击的。这个下层女子很机智,很泼辣,也很有计谋。一路上她最先看出两个解差的居心叵测,并提醒丈夫用心提防。随后她又帮助丈夫定计,让丈夫以访友取银(这对公差来说是最好的诱饵)为名而逃走,自己则只身留下来“摆布”两个解差。我们看她在客店门口双手扯住两个解差,顿足大哭,对着店主人及众人又哭又诉的情景,以及在兵备道门前哭倒在地,口称“泼天冤枉!”并有枝有叶的哭诉的场面,两个解差哪里是她的对手!作者笔下的闻淑女总是处处先发制人,步步主动,而且她的行动和语言又都很合身份,富有个性特征。因此,这个人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真实可信。

除沈炼和闻淑女外,贾石,冯主事的形象也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此外,两个解差写得也很生动,特别是李万,很有性格,他为贪财贪嘴催促沈小霞访友以及在冯主事门口挨饿受冷的两节写得相当精彩,这在古典小说同类人物描写中是很难得的。

在艺术手法上,这篇小说很善于运用对比描写。整篇小说都是一面极力描写严党的权势煊赫及步步迫害忠良的阴谋,一面又极力描写沈炼等人对严党的不满和反抗斗争,对比鲜明,更能显示出正面人物的光彩。在一些具体情节和场面中,这种手法也运用得很自然很巧妙。如在公宴上沈炼给严世蕃灌酒之后,“掷杯于案,一般拍手呵呵大笑”,而却“唬得众官员面如土色,一个个低着头不敢做声”。接着沈炼连叹“汉贼不两立!”而“众人只怕世蕃听见,倒替他捏两把汗”。一面是沈炼的狂傲不羁,一面是众官的胆颤心惊,既写出了严家的权势逼人,更写出了沈炼的大义凛然。其他如写沈炼一家“出了国门,望保安进发”,而“满朝文武,惧怕严家,没一个敢来送行”,沈炼在保安州闻知杨顺杀平民头以冒功,写书一封,往见杨顺,而中军官知他是个“惹祸的太岁”,没人肯给他传送等,都有这种对比映衬作用。这种对比描写方法不但能够突出人物性格,而且还能增强艺术气氛和感人效果。

毋庸讳言,这篇小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在思想内容方面,小说在前面尽管也涉及到严嵩父子是因“恃宠”才得以“贪虐”的,似乎对嘉靖皇帝也有些微词,但小说更多、更自觉地却是为皇帝涂脂抹粉,作者把严世蕃的处斩、严嵩的斥逐以及沈炼的昭雪和沈襄的为官都记在朱厚熜的功劳簿上,这显然是在有意美化皇帝,而且也都是违背历史事实的(事实是严嵩父子倒台后朱厚熜还不许朝臣议论,而沈炼的昭雪和沈襄的派官也都是在嘉靖以后)。不过这也难怪,因为就连沈炼本人,作者也是作为忠臣的楷模来塑造的,而所谓忠臣者,其核心则是忠于皇帝而已。在艺术上,小说由于太受本事局限,所以结构显得松散,布局不够匀称,甚至有前后两段脱节的现象,尽管作者用《出师表》串穿其中,并有贾石这个人物照应前后,但仍不能扭转大局。这固然是由于“先天不足”,但从小说结构艺术来要求,毕竟不能算是严谨,理想的结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