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张耒,因受苏辙的激赏而为苏轼所知。苏门四学士之一,幼有奇才,是结束北宋文坛、影响南宋文坛的重要作家,深受苏轼的喜爱,诗中可略见东坡磊落豪迈的气象。又因仕途坎坷,屡遭党籍贬谪之苦,晚年“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宋史》)。诗风日益冲淡浅切,于晓畅朴直的文字间展现诗人刚毅超脱的品行。

    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欲望,使嵩山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一旦出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首先由宦游的失意落笔,多年来展转流落于风尘之中,流逝了时间,消瘦了形体.一个"困"字,形象的展现了诗人疲劳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在官场中左冲右突,却不得施展的惨淡景象.第二句宕开一笔,转而去写奔波中的一点安慰,晓畅的语言骤然拉近了诗人与山的距离.青山如故友,多年来与我不离不弃,迷茫时给我醒豁,抑郁时给我快慰,它以亘古不变的姿态给我无穷的启示。所谓"近山而志高"在这里,诗人对青山的亲近实际上就是对高洁傲岸的人格操守的亲近,也是对含蓄豁达的人生态度的亲近.第三句为嵩山的出场渲染了气氛。"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余辉中更见嵩山的深幽巍峨,"北风吹雨去",嵩山在风侵雨蚀后愈加清新朗润,但这只是我们的想象,未见嵩山,心中已对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

  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诗人看山观水,往往带有一定的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正如辛弃疾在《贺新郎》中写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诗人一定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在这里,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张耒晚年罢官后,日子非常清贫困顿,但他却不改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与刚毅质朴的品行,正是从层层乌云的遮掩中隐现出一位志趣高洁、傲骨铮铮的传统士大夫形象。在这里,诗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感情达到最高潮,全诗平稳结束,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艺术技巧上看,该诗渗透着苏轼醒豁通透的人生态度,拥有白居易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又将自己刚毅超脱的品行与之融为一炉,是张耒诗风的全面写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