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孟子章句·题辞》中这样评价。《王好战,请以战喻》一课中四则选文都运用了譬喻来说理,如果将要说之理比作“主”的话,这些俯拾即是的譬喻则是“宾”,二者相互映衬,使文章更多了一种情致,比直接说理更诱人。
一、“宾”之谐,增文趣。
读这四则选文,只觉得趣味无穷。五十步笑百步的譬喻,出自人之常理;刺人而杀之的比方,本来就是生活中的荒诞;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偷鸡者的可笑,是出自于生活逻辑的荒唐;而旱苗逢雨水的比喻,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这些譬喻,仿佛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随手拈来,有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而荒诞不经的故事或生活情境常让人忍俊不禁,使文章摇曳生姿,趣味无穷。
二、“主”之庄,正文意。
读文中的譬喻,始觉其妙;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有趣的感受上。我们看到,这四篇选文中有三篇分别是孟子与梁惠王、与宋国大夫戴盈之、与梁襄王的对话,第二篇虽主要讲述“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最后孟子却交代说“由君子观之”——由此即可见,孟子用嬉笑怒骂的故事或譬喻其实是为了说明很庄重严肃的问题。
逃跑五十步与逃跑一百步是没有区别,那么仅限于救灾的政治与暴政又有什么区别呢?刺人而曰兵杀之固然荒诞,民乱而罪岁不是更荒诞?齐人确实龌龊,那些“求富贵利达之人”不是同样不择手段?偷鸡者的逻辑实在是荒唐,可是那些为政者知错不改不是一样可笑?禾苗对雨水的向往那样迫切,百姓想归顺仁君的愿望更加迫切啊!
三、谐庄映衬,文显其奇。
孟子是在很认真地宣传仁政的观点、在说明仁政的措施、在抨击污浊的人事,但是他把深刻的“理”化为了具体浅显的故事或生活场景;两者一相映衬,却增加了无穷的魅力——使有力者更显其力量,使可鄙者更见其可鄙,使荒谬者更见其荒谬,使可向往者更见其可向往!
读孟子的文章,读其趣,品其意,我们能感受的到孟子的理想与坚持、机智和犀利,掩卷沉思,回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