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文学 >文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同仇”的力量

  在中国古代,团结力量,一致对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叫做“同仇”。这一词在战争中运用得最多,其原意也出自于军旅和战争。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共同的敌人”。而引申的含义,可以涵盖诸如企业文化,单位关系或单纯的朋友关系。

  同仇,出自于《诗经》里的《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是秦国一首相当感人和壮烈的战歌。它所展现的内容,并不是敌人的凶恶或弱小,战胜的辉煌,征服的喜悦。而是战友之间的一种简单的亲密关系。

  诗的意思就是: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天子和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这种“穿一条裤子”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交情,可能是古代最真挚和感人的情感了。第一句中,和你一起面对仇敌。就是“与子同仇”。这部战曲也因为这种感情,和这种动人的词语,成为了一首千古名诗。一致对外,精诚团结,亲如手足的情感,就成了我们现在常说的“同仇”。

  有时候,“同仇敌忾”是联用的,但其出处却不一样。“敌忾”的意思是抵挡所愤恨的敌人。由于它们的意思有连续,所以就一起并用了。

  【相关链接】

  古代的战友情谊“袍泽之谊”

  谈起古代的战友情谊,一般的表述叫做“袍泽之谊”,出处是上面的同一首诗。要说“同仇敌忾”,并不是这首诗最感动人的地方,因为这是对外,更确切地说是面对外敌的一种状态。最感人之处是诗中亲密无间的战友之情,是靠着“穿一条裤子”来感染的。在诗里,“与子同袍”和“与子同泽”就是“和你披一件战袍”、“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内衣)”的意思。

  秦国在当时位于偏蛮的地方,人也更加勇猛尚武,更淳朴。虽然,此诗是春秋时代出现的。但是秦军的团结和巨大的战斗力,与其尚武的军事传统,在秦朝统一六国的时期得到了体现。而在当时物质匮乏,战斗艰苦的环境中,出现了这种高尚的行为,感人至深的战友友谊。及至于今,谈到战友的友谊,就可称为“袍泽之谊”了。

  在近代史中,四川曾经有一个很有名的民间帮会组织叫做“哥老会”。会中的人互相称道为“袍哥”,就含有亲密的兄弟战友之情的意思。直到现在,有些四川人还会互相这么打招呼,以示亲热。此言就是出自于“与子同袍”,这也算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的古风遗留吧。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